探射燈:四億搞綠在區區 三年唔湯唔水

「綠在區區」計劃被轟「嘥錢嘥地」!環保署為推行環保教育及促進社區回收,三年前推行「綠在區區」計劃,耗資四億元於全港各區設立一個社區環保站,但至今只有沙田及港島東區項目於去年落成啟用,觀塘、元朗及深水埗區項目則仍在興建中,其餘十三區處於規劃及選址籌備階段,啟用無期。不過,本報記者追查發現,首個社區環保站的「綠在沙田」被指選址不當,導致每日訪客只有七十多人;「綠在東區」更被轟無助推廣回收及未能宣傳環保,六成舉辦的公眾活動與環保無關,而剛推出的上門回收服務,名額僅五個,少得可憐。有議員及學者批評,「綠在區區」計劃效果欠佳,未有善用資源。

環保署於一三年以先導形式推行「綠在區區」計劃,並於一四年宣布擴展計劃至全港十八區,預算總工程開支約四億元。該計劃先在五個地區推行,但至今只有沙田及港島東區的「綠在區區」投入服務,觀塘、元朗及深水埗三個區的項目,仍在興建中;其餘十三區的項目則處於規劃及選址籌備階段,仍未公開招標。

竟變耍六通拳健康操場地

「綠在沙田」及「綠在東區」分別於去年五月及八月投入服務,分別佔地約一千六百平方米及約二千九百平方米,建築成本逾二千萬元及逾二千七百萬元。外界一直質疑建築費用過高的問題。

「綠在沙田」落戶石門安平街,但位處工廠區,距離港鐵石門站約八百米,徒步也要行十多分鐘。記者於日前的平日觀察,發現即使在午膳時間,附近街道途人也不多,只有數輛的士停泊在附近路邊。在兩小時期間,前來參與工作坊及講座僅四十多人,沒有「街客」。事實上,今年首季,該處只有約六千八百人次到訪,平均每日約七十五人。

位於筲箕灣愛信道的「綠在東區」,情況也近似。記者發現,撇除外訪、機構及學生到訪,該處於本月共舉行二十項公眾活動,當中十二項即六成與環保無關,例如六通拳、太極及健康操等體育活動。居民周小姐說:「佢宣傳好唔足夠,唔知入面做咩,所以冇意欲入去。」

僅五個上門回收電器名額

此外,「綠在東區」的回收成效亦被質疑。該環保站今年首季的回收量只有六十公噸,即每日只有約零點六公噸。同時,該處在本月推出的上門回收電器、電腦及配件服務,推出不久即惹來反彈,原來,計劃對象是區內居於單幢樓宇的獨居或雙居長者,以及殘疾人士,但每月名額只有五戶,而申請者需填妥表格、提供長者卡或傷殘人士登記證副本。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批評「綠在區區」計劃成效欠佳,「依家嗰兩個環保站,冇咩展覽同設備,吸引力有限,亦起唔到示範作用。」浸會大學生物系及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教授黃煥忠指出,「綠在區區」計劃以教育為主,未有為回收商提供聯絡及支援等工作,令他們繼續「單打獨鬥」,「唔係話教育唔重要,依家好似『大材小用』咁!」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署方會參考各界提供意見,不時檢討及調整「綠在區區」服務。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