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的最大打擊是人民幣的國際化。自去年八月貶值起,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交易量的比重便下跌。本來一度超越日圓成為第四大貨幣,現跌在日圓之後,更落在加拿大元之後。若再貶值的話,今後並不樂觀。
人民幣不貶值,相對於其他貨幣而言實際是升值,當然會打擊這些國家償還人民幣貸款的能力,影響借款的積極性。但人民幣貸款的目的在於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不一定追求短期收益,而且貸款期長,也可以延期,對當前政經政策和外交關係不會帶來消極作用。然而,若人民幣貶值,會引起外間對人民幣匯率的不信任,用人民幣作為跨國支付結算的傾向便會逆轉。
本來人民幣貶值,發人民幣債的還款便可減少,可是人民幣國際支付比重下跌,對用發債來取得人民幣的意義卻也同時減少。最近,在離岸市場上,人民幣匯率與拆借利率同樣下降,正顯示出貶值帶來的惡果。
人民幣貶值及人民幣供應過剩,結果便是海外人民幣存款下跌。香港是典型例子,人民幣存款幾個月間急跌,且跌勢還在加重。作為人民幣的資金池,存款規模收縮當然打擊香港作為離岸金融中心的功能。而人民幣貶值和產生出來的市場預算心理,不但打擊人民幣債券的發行,更且大大減少人民幣金融產品的發展機會。
人民幣貶值及預期心理已經把過去人民幣國際化的成就全部毀滅。令人擔心的是,外匯儲備和內地資金持續外流,勢必導致中國經濟再度加重對美元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