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前夕 師生家長焦慮 慎防鬱到病

中學文憑試下周三放榜,考生難免緊張。有精神科專家指出,若發現失眠及頭痛等毛病,意味承受的壓力至沸點,隨時引發焦慮及抑鬱。成績較佳的考生或擔心辜負老師及父母期望,考試表現或失準,最易出現情緒病。專家指,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緊張學校名次的老師,同樣忐忑不安,放榜前後因壓力大而求診精神科的家長比平日多一成。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永堅表示,家長為催谷子女成績,不惜大灑金錢為子女報讀補習班、買補充練習等,令子女猶如「讀書機器」,日以繼夜操練,欠缺其他活動調劑,壓力無處釋放。部分「師奶」愛互相比較子女成績,為面子,「要考得比乜太個女叻」的壓力令家長自己「抖唔到氣」。老師基於學校排名壓力,亦不斷鞭策學生,對放榜成績甚至比學生還緊張,三方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完美主義一族較為高危

李醫生說,壓力不斷累積會形成情緒病,最常見是焦慮及抑鬱,症狀如經常頭痛及胃口欠佳,嚴重者會便秘及腹瀉。最易受壓的高危一族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高,尤其是一向成績好的學生,壓力最大,若考試成績未如理想,像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覺得辜負自己及他人期望,產生嚴重內疚感。

他憶述,曾有十八歲男生由於過分緊張,放榜前經常腹瀉,一吃就吐,不斷到急症室求診,半年內求醫五次,足足瘦了六磅,「初初佢以為食物中毒,但檢查又無事,結果診斷發現發病時間同壓力出現時間脗合,證實患腸易激症,一種壓力造成嘅腸胃消化疾病,要轉睇精神科。」

「化悲憤為食量」無助紓壓

有人透過進食「化悲憤為食量」紓壓,李認為上述行為無助解壓,要有效釋放壓力,最重要是找身邊人傾訴,並每周做適量帶氧運動,例如跑步,「運動有助腦部釋放安多酚,運動後個人都會開心啲」,同時要有足夠睡眠。家長面對子女成績未如理想,不應立即怪責,應正面思考,與子女共同計劃下一步升學出路。

記者鍾君容

本欄與公立醫療醫生協會及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周五刊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