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共產黨的「初心」是甚麼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紀念。按照「逢五逢十」的慣例,內地照例要慶祝,特別是習近平任總書記以來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使得本次慶祝更為隆重。人民大會堂集會,七常委悉數到場,總書記發表長篇講話。

在香港,照例是民眾大遊行,除了一貫的民主自由籲求,還加了要真普選、維護一國兩制、反對越境執法等內容。而內地的社交媒體依舊是多元表達,有別有用心紀念楊佳的,這位被稱為京都刀客的刑事犯,由於對執法不滿,○八年七月一日闖入上海警局,造成六死五傷慘劇,後被處決。還有真真假假的段子,說在當年英法百年戰爭的這個日子,弓箭手豎起拉弦的中指,表達對對手的蔑視。這些其實是部分民眾在表達一種情緒,對此總書記肯定也能意識到,因此在講話中除了提到八千八百萬黨員的壯大、九十五年來的光輝業績,還專門近十次提到共產黨要「不忘初心」。那麼,共產黨的「初心」是甚麼呢?

從共產黨的字面意思,以及當年號召農民革命的口號來看,就是共產均富。特別是第一次的十年國共內戰又叫土地革命戰爭,第二次的三年內戰也搞土地改革,分給農民土地,以動員他們參軍,家屬支援前線。但在取得政權之後,農村分出去的土地,通過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又都收了回來。城市對工商資本,通過直接沒收、改造和公私合營,最終全部變為公有,掌握政權的政府所有。

共同富裕沒實現

幾十年的折騰後才想起「初心」,改革開放的開始就是農村再次承包土地,但農村的土地仍不屬於個人所有,農民不能自由買賣。所謂的土地集體所有,只能統一賣給政府,或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徵收,拍賣開發。至於城市土地,完全屬於國家。過去的房契,房、地不可分,現在則房地分開賣。政府高價把土地賣給開放商,民眾再花更高價買到的房子,其實只有七十年使用權,因為土地不是你的。

共產黨「初心」關注的土地、財產問題,本質上是民生福利問題,包括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但從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來看,民生問題並沒有解決好,貧富分化加劇,不管是黨的「初心」,還是鄧小平後來說的共同富裕,都沒有實現,儘管早就有了世界上最有錢的政府。而對外比較,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無論是和典型的美國資本主義比,還是和歐洲的社會主義比,中國的民生都是很低的層次。

共產黨的「初心」還有為人民服務,讓人民當家作主。因此國家叫人民共和國,政權叫人民政府,官員叫人民公僕,開會的地方叫人民大會堂,還有人民法院、人民軍隊、人民幣。一切都以人民的名義,但真正屬於人民的只有人民醫院。之所以出現這種名實不符,包括前面說到的民生不好,就是權力不民選,主權不在民。

迴避權為民所授

過去江澤民講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胡溫講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習近平又提「初心」,其實都迴避了權為民所授的問題,選舉產生領導和國會,進行監督和代議制民主政治。

現在講「不忘初心」,是忘了重提,還是一直沒忘?權力民選,過去在抗戰時為了生存發展,搞過「三三制」的選舉,即政府裏共產黨、鄉紳、民眾各佔三分之一。那時的文盲,用土豆和黃豆都能直接投票計數,現在脫盲和電腦時代,卻不能普選?

回顧毛澤東當年在《論聯合政府》裏的民主承諾,共產黨在《新華日報》裏對自由、人權的主張,看來確實不能忘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