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隨年紀增長而退化,不少長者關節軟骨磨蝕嚴重,疼痛難耐,要做關節置換手術恢復活動能力。大埔那打素醫院去年十月成立本港第四間關節置換中心,令病人輪候手術時間由以往平均四年半,大幅縮短至十五個月,減輕病人「捱痛」輪候之苦。該院又提升技術水平,加快病人術後康復進度,由以往留醫十八日,縮短至七日可出院。
大埔那打素醫院骨科顧問醫生范智豪表示,關節退化主要以膝關節及髖關節為主,七十歲以上長者居多。以往該院平均每年進行約八十宗關節置換手術,自關節置換中心成立後,目標為每年手術量增至三百三十宗,縮短病人輪候時間。中心啟用至今共進行一百一十五宗手術,約四百名病人正在輪候。
范又指出,以膝關節手術為例,以往病人只能同一時間做單膝手術,當中約百分之二至三病人於四星期內屈膝無法達九十度,需要跟進,做放鬆關節手術。因應醫護人手增加及技術提升,現時病人可同一時間做雙膝手術,至今亦無病人需要以手術放鬆關節。中心又採用新式藥物幫病人止痛及止血,加快康復進度,縮短留院時間。
病室劃分顏色 助長者辨認
那打素醫院關節置換中心增多不少首創設施及服務,范表示,由於病人以長者為多,因此設立「長者友善設施」,以不同顏色劃分病室,方便長者辨認,又加大洗手間標記及浴室範圍。中心又設有護士診所,跟進病人術前及術後護理;並提供物理治療配套,病人毋須再轉介至物理治療部,可於中心內復康治療。
六十八歲的劉先生受膝關節痛困擾十多年,以往靠藥物止痛,但活動能力仍大受影響,「即使前面有石頭,都提唔起對腳,搞到仆倒。」做機電工程的他,更因膝痛難以「擒上擒落」,影響工作表現。原來他的膝關節軟骨磨蝕程度已達第四期,他本年二月在大埔那打素醫院關節置換中心進行雙膝手術,翌日已可落地練習行路,六日後出院,行動自如。
記者鍾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