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站「蜂買」突然停止運作,令人關注近年大行其道的網上買賣中介平台的規管問題。事發至今已有數百消費者懷疑受騙打算報警,亦有不少供貨商因為收不到貨款而徬徨無助。隨着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規管條例若未能與時俱進,只會衍生更多亂象。
眾所周知,批發價和零售價往往有很大距離,一次過大量購買某樣東西,必然比單一購買便宜。團購的原意亦是如此,透過網上中介平台集合大量買家,一方面可以較平價錢購得心頭好,另一方面賣家亦能有穩定客源,一家便宜兩家着。問題是,傳統實物和服務交易,貨銀兩訖,法律責任很清楚。就算是預繳式消費,萬一有商家倒閉,都不難釐清責任,然而今次情況則不同。正如消委會指出,買家付了款,賣家卻未收到貨款,中介平台卻停止運作,這宗交易在法律上能否算是完成呢?消費者從中介平台購得的團購兌換券又會否失效呢?
可以看到,跟過去的商業機構倒閉不同,今次的受害者遍及買賣雙方。當樓宇、保險中介都必須考牌規管之際,網上中介卻放任自流,如同無王管,出事就是必然結果。事實上,港府每次都是後知後覺,上次有市民網購外地食物引致中毒,當局才施施然計劃修例,今次規管網上中介更不知拖到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