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火警暴露工廈活化未到位

牛頭角工廈一迷你倉大火,導致多名消防員死傷,不僅暴露了現時的迷你倉危險隱患,亦反映出政府的工廈活化政策未到位。

香港很多家庭居住環境擠迫,以至近年迷你倉大行其道。出於經營成本的考慮,這些迷你倉絕大部分都設於舊工廈之內,一來不論租金或樓價都較便宜;二來工廈「內籠」寬敞,容易間隔。但是,舊工廈的設計一般只為適應當時的工業用途,故在防盜和防火設施方面,是否適宜改建成迷你倉,實有疑問。

今次火警灌救困難,主要原因包括:沒有自動灑水系統、間隔物料易燃、通道狹窄、以及倉存東西沒法掌握等。

肇事的迷你倉及相關工廈究竟有否違例,當局自會跟進。但此宗事故清楚說明,工廈活化政策只是鼓勵改建是不足夠的,因為舊工廈的樓齡大都超過半世紀,就算怎樣修修補補,都難以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既容易發生意外,亦難於拯救,一旦有事,代價慘重。

其實在當局於二○一一年推出活化工廈政策時,筆者已認為有關政策不夠徹底。當時政府以「免補地價」的誘因,鼓勵工廈業主申請改建酒店或商用,但不准拆卸重建,那是敗筆之作。因為重建的好處,是等於讓工廈原來的土地重新規劃,例如可以配合社區需要而擴闊馬路,增加綠化,把新建築物的外形設計得更美觀和實用,消防設施也可更加完善,這總比留下數十年前設計笨重的工廈准改不准拆,更符合「地盡其用」的原則。過去的工廈活化政策剛結束,當局有否考慮檢討之後重新推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