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之前,香港就是一個國際聞名的「自由世界」,這裏有充分的言論、新聞、出版自由。然而,這裏又是一個「非常反共」的地方,「避秦逃難」的人很多,英夷又是老牌國際反共旗手,東西方冷戰多年,中國大陸在毛皇帝治下連年政治運動不絕,僅禍國殃民的文化大革命就搞了十年,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焚書坑儒」三十萬人,五八年「大躍進」之後餓死了數以千萬計的人。中共自身也成了一部權力鬥爭的「絞肉機」,內鬥極為殘酷,鬼神莫測。於是「自由世界」的香港媒體、出版物「大罵共產黨」、「揭露黑暗統治和上層權爭內鬥」的消息、評論無日無之,香港人早已習慣這種氛圍,並把它和言論、新聞、出版自由畫上等號,媒體、出版物不罵人、不揭露、不爆黑幕就沒人看。
中南海對此也不以為怪,更不動怒,相反,會很留意這類文章,編成「內參」給領導們看。經過幾十年的生死鬥爭,中共已非常自信,不斷強調「共產黨是罵不倒的,是在罵聲中成長壯大的」。毛皇帝也表示,我是專門要看那些罵我的文章的。
受到這個「常被罵」、「不怕罵」的傳統影響,鄧老爺子在提出「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時說,九七後可以「繼續罵共產黨」,把其視為「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的一個指標和內容。中共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在不怕罵的氣魄、自信上「不讓」第一代。
不過,到了第五代,事情前所未有的複雜。反貪腐、打老虎是一場極為尖銳的政治鬥爭,「內部遞消息」、「出口轉內銷」的輿論戰、心理戰打得不亦樂乎,在當前這個資訊空前發達的社會殺傷力極大,遠遠超過以往的罵和小道消息的程度,極可能是有組織的操作。香港成了被人利用的戰場,遂有銅鑼灣書店事件,「一國兩制」被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