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珠三角融合

廣州佛山同城化,京津冀亦成一體,內地的空間戰略正打破傳統的行政區劃。香港若要結合珠三角發展大都會區來與大東京、大巴黎競爭,也應打破原來規限,創造更大的連接性與可達性。

香港與珠三角城市,無論水路、陸路已成一小時的經濟圈、生活圈。每天四十多萬人次的陸路過境,雖然這幾年落後於澳門與珠海拱北的通道,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通關口岸之一,顯示出香港與珠三角的緊密連接。

水貨是正常經濟活動,只要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嚴格執法,並在口岸區擴大通道空間,現時的問題當可大大改善。事實上,水貨堵塞反映出過關的空間與程序安排不足。例如學生過關應有特別通道接上交通運載的安排,簡化手續。其他港人或內地居民、第三地旅客的過關也應提升電子驗查技術。如用面孔驗證替代指紋,驗證的速度應可加快。更重要的是擴大口岸過關的空間,在口岸增設商店、咖啡店,方便旅客等候友人和會合,以及吃飯喝茶。例如落馬洲有多層空間可有效利用,空間大了也便於分流。總的是方便旅客,以至多元化經營,把口岸經濟搞活,利己利人。

另外,港澳珠三角的電話通訊應該取消漫遊額外費用。從電訊公司來說,漫遊沒有多少成本,屬暴利,而取消亦不會增添成本,反倒可增加跨境的電話與數據業務,特別是有利跨境電商,而對港澳珠的社會融合和經濟整合亦有促進作用,並能奠定珠三角大都會區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