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堅離地」玩殘回收商?由環保署成立的十億「回收基金」於去年底出爐,惟首階段申請率僅約百分之五。業界人士直指,基金申請手續繁複,歷時數月仍未能辦妥相關手續,資助又限用於擴充業務,對正「吊鹽水」的回收業界,無疑是遠水難救近火;最令業界感到麻煩的,是該筆津貼須存放於新開設的公司銀行戶口,惟現今公司在銀行開戶,實在困難重重。有回收商更因津貼金額過低,七除八扣後所餘無幾而打退堂鼓。業界代表直斥,基金申請的手續「繁文縟節」過多,「好多都喊咁口,覺得政府唔肯畀錢!」
近年回收業界面對經營困難,環保署於去年十月啟動,總值十億元及不用償還的「回收基金」,原以為可解業界的燃眉之急,惟不少回收商坦言基金申請手續繁複,加上實際可用的津貼不多,根本難以配合業界需要。回收基金的第一期申請於去年十一月底截止,反應異常冷淡,在約一千八百間回收企業中,只錄得約百分之五的九十四項申請,目前成功獲批的只有二十九項。
本報追訪三個個案,他們道出如何被有關申請手續「玩殘」。其中一名回收商梁先生表示,由於回收基金申請者必須提供僱員紀錄、報稅表、商業合同及發票等文件,惟不少回收商只是中小企,沒有足夠人手及資源處理繁複的申請手續,「我公司又冇文職去搞,交咗幾次文件,都話未齊。」經營回收業逾二十年的梁指,所得的基金款項必須用於獲批核的項目,例如增聘員工的工資、購買額外設備等,不能用在現有業務上,加上以配對基金形式發放,每一元投資,方獲一元資助,但目前回收價格暴跌,租金、人工卻居高不下,「出到八百蚊一工都冇人肯做,要自己揸埋車,先勉強賺到份人工,咁多年未試過咁差。仲點再拎錢出嚟做新業務?」
梁坦言,即使基金申請有望獲批,亦要面對另一難關,因政府規定資助屬「專款專用」,故須開設另一公司銀行戶口存放,以便審核資金流向。不過,他直指,目前不少銀行可能因行政成本高,拒為小商戶開設帳戶,令他們難以符合基金規定,「有啲銀行要求擺三十萬入去銀行戶口,有啲就直情唔做我哋生意。」
亦有已提出申請的回收商有意打退堂鼓。經營廢紙、金屬回收的文小姐表示,雖然其公司補交文件便可獲批資助,但仍會退出申請。文指,該計劃宣傳時,稱資助額最多可達十五萬元,但據她了解,大部分申請者一般只獲批九萬一千元,加上扣除添購設備的資助,估計實際可用的只有約六萬元。她認為,商戶要做很多工作才可領取津貼,獲批後需按申請項目所訂的目標工作,「好多都係收塑膠先批,我又唔係做開,無謂麻煩啦。」
「搞到好頭痕,由過年搞到依家。」另一名回收商甘先生表示,辦理申請已花數月時間,至今仍然「一毫子未落袋」。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指出,該會原本預計有四十個會員申請,結果只有一半,不少同行均認為申請手續繁複,「有啲行家冇留單,但環保署又唔接受商會證明。好多都喊咁口,覺得政府唔肯畀錢!」劉稱,該會日前與業界跟政府及銀行代表會面,反映業界意見,「應該直接津貼目前無利可圖嘅回收物,好似木材、廢油等,從而達到減廢之效。」
環保署發言人指已透過簡化手續及減省所需文件,以方便申請,及在基金啟動前設立查詢熱線。發言人稱,資助規定必須用於額外投資,是因為所帶來的增值業務能提高回收物料的質量,以加強業界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