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的一些官員與學者,不知是否受美國影響過大,今天還念念不忘要盡快把中國金融開放,美其名是與世界接軌,實際上是開放給以美國為首的跨國金融寡頭集團。以史為鑑,我們應知這樣的迷信只是迷信,不是甚麼經濟規律。資本主義歷史上的黃金發展時期是二戰後的三十年,這三十年的金融政策,正是延續應對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衰退的政策:金融嚴格監管,不開放。如英國到一九五八年才恢復英鎊對外開放;美國銀行沒有跨境和混業經營,美元與黃金掛鈎,金融的封閉與穩定正是經濟在大戰後重建的保證。
美國敗於越戰,出現外貿逆差與財政赤字,保不了金本位,美元被迫浮動,自此才開始至今天愈演愈烈的自由化、金融化。但正因如此,自由化、金融化解決不了美國的貿易與財政雙赤,國家便只靠借貸度日。美國的國民收入,自六十年代越戰期間便每況愈下,表面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低,卻是靠美元高估,靠負債支撐。美國的外匯儲備只有千多億美元,淨負債十多萬億美元,這個國家早已破產了。
日本本來利用香港作離岸金融中心,香港九七回歸,日本在美國誘導下從香港撤退,改在本國進行金融開放的震盪療法(大爆炸),結果同樣是經濟一直停滯不前與衰落並存,今天日本丟掉了終身僱傭制等制度優勢,一半的就業人口為合約工、臨時工,人民的收入只退不進。習近平要求去槓桿化,正是反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