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廚餘只可堆肥?有大學研究團隊將廚餘升級再造,透過真菌水解、細菌發酵及聚合作用等多個程序,將由快餐店、超市及麵包店收集的廚餘,轉化為聚乳酸(Polylatic acid,PLA),而PLA再經熔融紡絲過程,變為纖維,可用作紡織及做衣服;而PLA亦能夠製造可自然分解的環保餐具,以至氈子及膠袋等。團隊日夜輪更收集廚餘,更希望將廚餘升級推廣至日常應用層面,讓社會「轉廢為能」。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助理教授連思琪指,本港每日產生的廚餘數以千噸計,但甚少研究轉化廚餘的團體,即使廚餘回收,大多只用作堆肥,團隊希望能夠將廚餘的功用提升,故數年前開始研究廚餘升級再造,並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成功將廚餘轉化成聚乳酸纖維,可用作紡織及衣服。而PLA亦可用於其他環保產品,「可以製成自然分解嘅餐具,又可以整地氈。」
「過程最辛苦係學生要半夜取Sample(樣本),大家都要輪夜。」連指,整個過程由收集廚餘到完成需時數天,團隊需要日以繼夜輪流工作,最終研究成果所得,每一百克廚餘可轉化成約十一克的PLA,成功「升呢」。
至於團隊選用的廚餘主要收集自麵包店、快餐店及超市,學生將廚餘倒進膠桶攪拌,透過真菌水解方法將食物化解成如葡萄糖、果糖及游離氨基酸等較細的食物分子,過程將固態的廚餘變成液態,沉澱後變呈啡黃色的液體。其後以細菌發酵將食物分子轉化為乳酸,再利用聚合作用將乳酸變成聚乳酸(PLA),這些物料有着塑膠的形態,屬於可降解的塑膠,可完全自然分解成水及二氧化碳。
若要製成衣服就需要多一個步驟,就是利用熔融紡絲技術,將PLA紡成PLA纖維,這些纖維如紡紗般為一條條極幼的線,初時成品呈啡黃色,後來經改善後變得雪白,表面看就像堅韌的魚絲。
圖:甘偉倫
文: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