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心臟供術前試位

現時3D科技愈來愈普遍,醫學界亦探索出臨床應用新方向。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合作,把3D打印技術應用於臨床心臟手術,掃描每名病人結構不同而複雜的心臟,打印成「可攞上手玩」的高仿真立體模型,而且具有人體般柔軟的觸感,供醫生手術前先試位,務求令手術「一take過」,減低病人出現併發症或手術失敗風險。

中大醫學院及港大機械工程系去年起進行研究,利用3D打印技術協助醫生規劃手術程序。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助理教授李沛威昨表示,在新技術下,醫生先以食道立體超聲波掃描取得病人心臟造影資料,由電腦分析數據,再以3D打印機製成矽膠模型,可複製出整個心臟或特定部分,讓醫生了解不同病人的心臟構造。

矽膠柔軟與人體相似

他指出,新技術特別適合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或要進行導管手術,例如大動脈心瓣治療及左心耳封堵手術病人。左心耳封堵手術十分複雜,國際間的數據顯示,約有三成機會「封唔晒」,本港同類手術亦有百分之五或術後滲漏。醫生術前只能憑平面的超聲波影片觀察病人心臟結構,「憑想像」和經驗決定導管扭曲方向及封堵器大小,有機會導致封堵器大小或放入位置不正確,或要補做手術,增加病人併發症風險。新技術製作的心臟模型可「攞上手玩,知道幾大」,且矽膠柔軟與人體組織相似,可協助醫生預先規劃手術步驟及使用的器具,「到正式手術時可把模擬過的重做一次。」

盼製模型可縮至兩日

新技術去年先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試用,為三名左心耳封堵手術的病人製作左心耳模型。其中一名七十八歲女病人左心耳呈雙葉狀,手術難度較高。醫生以模型試位後發現最佳方法是從後葉放入直徑廿四毫米的封堵器,手術終一次就成功。李沛威指新技術仍在研究階段,希望把製作模型時間縮短至兩日內及提高模型像真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