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院排急症輪候時間隱形

公立醫院急症室輪候時間長,流感高峰期更要等十多小時。東區醫院急症室今年三月引入新資訊系統,屏幕新增正處理籌號、緊急或危殆病人數目等資料,但取消以往手寫估計輪候所需時間,要等候的病人「自己估」,引起市民不滿︰「唔知要等幾耐」。關注病人權益的團體認為新系統可提高透明度,但認為可同時提供預算求診輪候時間,方便病人調配安排。

市民李先生前晚(十八日)陪太太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診,到翌晨三時才能見醫生,等候逾四小時。他說,當時手上所持的籌號與正診治的病人隔約六十個籌號,即使顯示緊急或危殆病人數字也沒有意義,「好難從籌號及登記時間估等幾耐,個個逼住坐喺度等。」

威院曾推App示輪候時間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主席蕭粵中稱,病人輪候時間受急症室處理的緊急病人數目影響,現時急症室顯示次緊急或非緊急病人預計輪候時間,或正處理的籌號,病人未必理解新增緊急個案會延長輪候時間。他說,各院正研究引入新科技公開輪候時間,例如威爾斯親王醫院曾推出手機應用程式。他坦言,預計輪候時間難作準,「就算屬同一級別的病情,發燒和肚痛要處理的時間已不同。」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稱,新屏幕提供多了資訊,提高透明度是好事,但病人最想知「等幾耐」。他認為,醫管局已掌握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平均處理時間,可推算出等候時間,讓「病人有心理準備」。

團體建議先分流後付款

彭鴻昌指醫管局可以考慮改變求診流程,以往病人認為已付一百元登記費,「等幾耐都會等」,他建議試行先分流後付款,病人若果被分流為次緊急,可以選擇是否繼續等候。

東區醫院回覆,為方便求診者自行評估輪候時間及作相應的求診安排,院方以往於急症室候診大堂貼出正診治的「次緊急」及「非緊急」類別病人的登記時間。

院方今年初將有關資訊改以電子顯示屏展出,同時在系統加入「現正處理緊急/危殆病人數目」、「總求診人數」及「已過票號」等訊息。醫管局未有回應其他公院急症室是否有類似安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