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復耕護螢

誠徵「復育有心人」!香港光污染愈趨嚴重,威脅部分對光敏感的動物生態,螢火蟲是其中一種。香港有三十多種螢火蟲,但不少人從未親眼見過,去年有環保團體把荒田復耕,最近尋找有心人作螢火蟲科學調查,觀察及記錄螢火蟲的數目及生存環境,為螢火蟲打造與人類共存的空間。

「希望可收集螢火蟲數據成功,講畀大眾知道螢火蟲構造出嚟嘅食物鏈係點樣,之後就會做魚類、鳥類,為生態做多啲嘢。」從事前線動物保育十多年的「馬屎老師」,○七年曾開設生態農莊,一○年起推動螢火蟲復育,去年起加入清潭地產復耕,繼續推動農地生態,今年推出「清潭螢火蟲復育×公民科學」計劃,與十五位復育有心人尋找螢火蟲。

清潭地產位於清潭水塘下,原是一片荒田,但生態資源豐富,馬屎老師與同伴花了兩個月復耕,藉着開墾耕地致清水流動,現時已有五種螢火蟲品種聚居,包括邊褐端黑螢、黃緣雌光螢、熠螢、雷氏螢及寬緣窗螢,「學員學嘅唔單止係睇螢火蟲,更加要學埋掘土、剪草,打造一個啱螢火蟲居住嘅空間。」

為螢火蟲打造安樂窩

「做到幾多得幾多,其實復耕唔難,只係有冇人願意去做。」馬屎老師指,在復耕菜田時花盡心思,「之前農田被棄耕,所以冇晒啲水坑,我哋復耕嗰時喺田中間掘啲好深嘅水坑,雷氏螢幼蟲就可以住喺入面。」

「十五個人分成三隊,每個星期計算螢火蟲嘅位置都互換,提高數據可靠性。」馬屎老師坦言,一人力量有限,難以收集螢火蟲數據,而過往宣揚螢火蟲意識的大多靠展覽及傳媒報道,希望藉此計劃集合眾人之力,透過科學數據證實多樣的農地生態,能協助有機耕種發展,為螢火蟲打造安樂窩,「今次雖然得十五位有心人,但當佢哋有興趣就會返嚟繼續研究,亦會向外宣揚有關意識,漸漸就會愈來愈多人了解。」

圖:朱偉坤

文:周詠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