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麻痹、面部肌肉無力、說話或視覺出現障礙,即使只持續數分鐘,均可能是「小中風」徵狀,有病人更一度以為自己「撞邪」,但若不加理會,隨時變成「大中風」,損害腦神經系統。香港中文大學參與一項全球研究發現,抗血小板藥物「替格瑞洛(Ticagrelor)」有效預防小中風復發,若與目前唯一有效治療小中風的藥物亞士匹靈配合使用,更可相得益彰,形容是「五十年來的曙光」,但仍需再測試三至五年才可應用於臨床治療。
七十一歲的胡先生去年十月早上如常散步,突然感到左半身麻痹,「由左腳痹到頭頂,以為有『污糟嘢』。」胡先生半身麻痹只持續半小時,但隔日再出現相同徵狀,於是翌日到急症室求診,始知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即「小中風」,由腦血管短暫堵塞導致,幸經治療後沒有復發。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黃家星表示,每年逾三千人因缺血性或輕微中風到公立醫院求診,若沒有及時處理「小中風」,一成二病人會在三個月內出現更嚴重中風,而亞士匹靈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治療小中風唯一有效藥物。
中大與三十三個國家腦神經科專科中心,於過去三年研究一萬三千多名病人數據,當中一半人出現小中風後廿四小時內服用亞士匹靈,另一半服用近年用於治療心臟病的新藥「替格瑞洛」。結果發現,新藥對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特別有效,復發風險較亞士匹靈組別低一成三。
黃家星指,部分病人對亞士匹靈有抗藥性,新藥日後或可配合亞士匹靈應用,不過目前有關的新藥仍處於試驗階段,預計再需三至五年測試才可用於臨床治療,而且新藥的價錢亦較亞士匹靈高。他又提到,四類病人使用新藥效用較顯著,包括已經服用亞士匹靈的輕微中風患者、六十五歲以下人士、亞洲人及出現小中風病徵十二小時內接受治療病人。
中大醫學院客座導師樊倩英表示,除了藥物治療,改變生活模式才是從源頭預防中風之道,包括戒煙酒、飲食少糖少鹽高纖維及保持適量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