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工作坊 助不育婦紓壓

為追求完整家庭,不育夫婦尋求人工受孕服務治療,包括體外授精及胚胎移植,希望孕育下一代。但治療的成功生育率不足三成,期間女方飽受壓力煎熬,或引發焦慮及抑鬱。有接受人工受孕的婦女出街時緊張得雙腳夾住行路,「驚跌咗胚胎落嚟」。香港大學開辦工作坊教導她們穴位按摩、正向思考等紓壓技巧,讓她們回家自行練習,發現成功令她們的焦慮水平大大降低,計劃加開工作坊幫助更多婦女。

二○一四年數字顯示,僅一成四至兩成七接受體外授精的女士最後成功生育。港大二○一三至一五年跟進一百五十一名治療失敗的婦女,發現近四成人知道驗孕結果後出現焦慮症狀,達到需要關注水平;一成八有明顯抑鬱症狀。驗孕後一個月及四個月,仍有三成四人焦慮情況持續;約兩成有明顯抑鬱徵狀。

移植胚胎不果 痛哭自責

四十一歲的G小姐十年前結婚,多年來嘗試自然受孕和各種療法都未能懷孕。約三年前她終於接受體外授精,經歷取卵的痛楚和等待的忐忑,可惜三次移植胚胎均不成功。她曾失望哭泣和自責,「點解唔早啲做?早啲成功率會高啲」。約三萬元治療費用亦令她和丈夫感到經濟壓力,現時仍未決定下一步計劃。

「夾着雙腳怕胚胎跌出」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凱欣表示,把授精胚胎移植到子宮後,婦女等待結果期間的壓力往往最大,「參與治療的婦女都有好高期望,可能不外出、臥床,或者出街都夾着雙腳擔心胚胎跌出來。」若懷孕失敗,除了面對情緒插入谷底,更要從頭再來接受服務,或者接受沒有子女的現實,對前路感到迷惘,加重她們壓力,若沒有適當輔導,沉重壓力可能轉化為長期心理困擾。

港大引入英國的自助式心理輔導,去年十月邀請四十二名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婦女,參與三小時「身心健康工作坊」,教導穴位按摩、呼吸技巧和正向思維練習,並設小組討論分享心路歷程。女士在家中依照教材套每日自行練習,兩周後,她們的焦慮水平下降百分之五;另一批沒有參加工作坊的不孕女士,焦慮水平則增加百分之九。港大加開工作坊,初步計劃幫助二百名不孕女士,查詢電話:39171160。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