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政治炒作 生事生亂

德國《明鏡》雜誌最近有一篇文章說,在德國的各大城市裏,數以幾十萬計的中低收入者曾經擠在一起享受一個福利國家的溫暖:便宜的廉租房。而大批難民的湧入,明顯擠壓了他們的空間。從一開始,大聲歡迎難民的,就大部分是富有的中產階級和有多處宅邸的富豪,中低收入者從未發聲。現在他們的牴觸情緒是最大的,政府要緩和民族矛盾,也要緩和階級矛盾。

德國發生的事情讓人聯想到這些年的香港。為了刺激經濟,實現中港社會、人文融合,中央向香港「送大禮」,香江府衙向中央攤大手板要好處,於是大大開放內地旅遊、個人遊,推動購物消費,一年之內有數以千萬計人次的內地遊客訪港,大灑金錢。一開始,香江府衙、零售商、旅遊業界興高采烈,朝廷和內地同胞更是驕傲自豪。漸漸的,摩擦、矛盾發生。這種「獨沽一味」的消費刺激、「變態繁榮」,瘋狂帶動了租金上漲、樓市發熱、通貨膨脹,打擊了其他行業,讓他們為少數行業和經營者賺錢發財「買單」。一般老百姓、中低層收入者、甚至中產階級,沒有感到在一波波旅遊熱、購物熱、零售市場當旺中受益,他們的直接感受是,公共空間被擠壓,生活不便,甚至被滋擾,百物騰貴。他們感到熟悉的香港,原本令他們安心、放心、舒心的環境變質變味,愈來愈內地化。中港兩地的人文衝突表面化、情緒化。

當然,湧入香港的是內地同胞,是遊客,絕非像湧入德國的「異國難民」,不過矛盾依然發生。這不是「民族矛盾」,也不是階級矛盾,解決之道是適當收緊「個人遊」以及遊客數量,與此同時,市場調節也會起作用。而當局和香港人要警惕防止的,是有人把問題向「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方面政治炒作,生事生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