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港鐵加價不合理

港鐵早前公布,按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決定今年六月起加價百分之二點七。這是港鐵連續第七年加價,但港鐵去年盈利近一百三十億元。根據現時票價機制,港鐵需從盈利中撥出一點七六億元回饋乘客,加上港鐵去年共發生八宗延誤超過三十一分鐘的事故,需罰款一千一百萬元作車費優惠,即港鐵今年合共要撥出約一點八七億元繼續提供即日第二程九折優惠,但這金額低於去年撥出的二點二億元。

從過去七年的情況看,港鐵都是在巨額盈利的情況下加價,而每年只需撥出「有關優惠金額上限為該年因為票價上調所得的額外收入的一半」作回饋乘客優惠,每年的優惠都是低過盈利的百分之一點五。現時這個機制,實際上容許港鐵優惠「真封頂」、加價「假封頂」,於是港鐵加票價,市民都有被宰割的感覺。港鐵主席馬時亨稱,港鐵加價所得到的盈利,最後也是給予政府,最終也是給予香港市民。但這說法未能說服市民。港府作為港鐵的大股東,嚴格而言,港鐵屬於公眾所有,這個屬性,在港鐵釐定票價時必須反映出來,而非只考慮一般私人企業營運的商業原則。

港鐵獲得的優惠政策十分多,例如租金收入極其可觀的車站商務,港鐵在全線車站增加商舖樓面面積,都毋須補地價,性質等同公眾補貼了港鐵。港鐵的商業收入每年約九十億元,其實港鐵可以增加商業收入,從而穩定票價。

現時的「可加可減」機制,其中一項就是通脹,由於港元和美元掛鈎,一旦美元貶值,就會引發香港物價上升。所以,這個機制須加入一個政府可以把關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