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社區宿影 助康復者出關

三十歲人不懂刷牙,月經不知要換衞生巾?精神病患者往往喪失社交及自理能力,易遭社會歧視。患者醫好精神狀況,不代表治療過程結束,青山醫院的「毅置安居宿舍」如小社區縮影,住在這個中途宿舍的「居民」會上班工作、學習社交禮儀等,甚至基本生活知識也要重新掌握,讓宿友們真正地「重出江湖」。

青山醫院成人精神科醫生伍莉瑩稱,精神病康復者出院後最大的挑戰是社會歧視,「搞到佢哋都會自我歧視,自我標籤。」最大阻礙是搵工,「求職一欄要求你填報有無精神病紀錄,佢哋好驚僱主唔請。」

醫護叫暱稱 唔當病人

青山醫院重視復康治療,○二年建立「毅置安居宿舍」,接收因長期住院,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外面社會的康復者,給他們一個過渡性階段的住宿。宿舍完全模擬社區環境,伍醫生解釋,「病人着番自己嘅衫褲,醫護人員稱呼佢哋嘅暱稱,唔會當佢哋係病人。」宿友們會到職業治療部上班,亦參與社交訓練及角色扮演課程。最實際是護士帶宿友外出,學提款及乘搭交通工具等。

平均住宿四至九個月

在那裏,病人亦是「醫生」。青山醫院成人精神科病房經理潘美英說,精神病治療重視「病人主導」,有時會讓他們自己執藥,甚至放手讓他們「公投」,決定「今日外出做啲咩」,例如節日時決定去行花市,抑或外出食雞蛋仔。

伍醫生憶述,曾有三十歲女宿友「完全唔知道要刷牙,月經來時要換衞生巾,甚至幾日唔換底褲。」但入住宿舍後,很快掌握這些生活知識。她說,該宿舍有三十六個宿位,現時有十四名「居民」,平均住宿時間約四至九個月。

四十五歲的琪琪(化名)在宿舍住了一年,笑言自己「最渣」是理財能力,在宿舍學習如何儲蓄,學懂量入為出。她最憂慮是找工作,「僱主面試時問我有無病,我都唔敢講,驚被歧視。」雖經歷過低谷,但她成功在學校任職保安。她鼓勵同路人:「機會總比困難多,唔試吓點知自己得唔得?」

青山醫院今年正值五十五周年,院方與本版合作推出系列,連續四個周六刊登,讓公眾深入認識醫院的服務,改善公眾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

記者鍾君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