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平日無病無痛但突然面癱、麻痹,切勿掉以輕心,可能是俗稱「小中風」的短暫性腦缺血。不少研究顯示,小中風患者在短短三個月內變為「大中風」(即一般中風)的風險達一成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參與一項全球研究發現,若患者在小中風症狀出現的廿四小時內及早獲得評估及治療,三個月內出現中風的機會可大降七成。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蘇藹欣昨表示,小中風是腦血管被暫時堵塞所致,本港公立醫院每年接獲超過三千五百名小中風患者。小中風症狀一般維持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包括四肢無力、面癱及口齒不清,與一般中風徵狀相若,只是持續時間較短。但小中風不及時處理可致嚴重中風,甚至致命。約三成小中風患者日後更會惡化為中風。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黃家星說,中大參與的全球研究,分析了○九至一一年間來自廿一個國家及地區的六十一間中風或腦神經科中心、逾四千七百名小中風病人數據,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結果發現,患者出現病徵的廿四小時內,由處理中風的專科醫生為病人評估及提供適切治療,在三個月內出現中風的風險,可由一成二降低至百分之三點七。
六十二歲的陳女士一○年一月出現小中風,起床後感到四肢無力及頭暈,「刷牙時牙刷擺唔中個口,搽眼霜時唔知點解搽唔中隻眼,搽咗去塊面度。」但由於情況輕微,她未有加以理會,直至兒子告知其臉部左右不對稱,懷疑是中風後始往求醫。陳女士即日入院,處方抗血小板藥後數日內已可出院,至今再沒出現病發情況。
黃家星提醒,患者不要忽視小中風的影響,因無論症狀持續長或短,有三成三病人的部分腦細胞壞死,兩成三人更有至少一條動脈嚴重收窄。他說,年紀大、患高血壓、糖尿病及吸煙人士是小中風高危一族,呼籲高危人士要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戒煙戒酒,控制好「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