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保聲帶 加「蜜」反效果

本港兒童忙於參與課外活動,連續參加合唱團、朗誦活動幾小時不斷用聲,若加上玩耍時「嗌爆」喉嚨,隨時令聲帶長繭或息肉,導致聲音沙啞、唱不出高音,最嚴重會失聲,長大後未必能復原。而教師經常於班房大聲叫學生安靜,一旦用錯「喉嚨聲」亦會令聲帶勞損。專家指最簡單保護聲帶方法是多喝水,反而一般人以為能潤喉的蜜糖水,若太濃可能會刺激喉嚨,對保護聲帶帶來反效果。

昨日是「世界聲帶關注日」,香港大學聲線研究所所長馬珮雯表示,大眾近年才開始關注聲帶健康,其實小朋友聲帶長繭甚至生息肉的情況普遍,尤其是四歲至十一歲小童,大多與過度或不正確用聲所致,「佢哋唔識表達自己情緒,有時鍾意大聲喊、大嗌、大笑。」她指,當小童說話不夠氣、不清晰,或者唱高音時吃力,情況如持續兩星期或以上,便可能是聲帶出問題。

課外活動宜分散
她提醒家長要留意小朋友用聲習慣,另外,現今學童課外活動繁多,馬珮雯建議家長要分散小朋友用聲的課外活動,或在兩個活動之間以繪畫等較少用聲的活動分隔開,以免小朋友長時間用聲。

教書倡腹式呼吸

此外,老師教書和維持課室秩序亦要不斷運用聲帶,港大言語及聽覺科學部教授姚文禮指出,不少人以胸骨呼吸的「喉嚨聲」講課,因需要更用力說話才夠大聲,令聲帶勞損,建議教師習慣以腹式呼吸法取代。他又指出,一般人以為飲蜜糖水可潤喉,但並無科學根據,若蜜糖水太濃更可能刺激咽喉分泌物,反而會損害聲帶,其實飲水就已經達到潤喉作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