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今年一月推出醫生資歷認證制度,醫生要先通過認證,才可操刀主理一些對病人影響廣泛及高風險的手術。現階段有五個手術程序落實認證項目,包括心臟科「通波仔」手術。醫管局心臟科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蔣忠想強調,「並唔係入咗名單就安枕無憂」,有持續監督機制,一旦醫生表現差劣,例如病人術後死亡率異常,醫生要再培訓。
負責推行認證制度的香港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昨說,現已通過認證的手術項目包括心臟科「左心耳閉合裝置植入術」、「通波仔」及「經導管微創主動脈植入術」;外科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以及麻醉科的「成人心臟麻醉」程序。醫生仍須符合國際標準資格才可負責手術,「資歷認證制度係多咗個程序,畀市民一個安心。」
蔣忠想以「通波仔」手術為例,指醫生要「過三關」才可符合資歷認證,包括必須是心臟專科醫生;至少曾參與一百五十次「通波仔」手術,當中一半要是主刀手;最後一關是獲部門主管認可,「唔係盲目依賴手術量,多唔代表好,所以主管做最後把關。」
蔣又指出,臨床部門每周定期開會,檢視手術死亡率及相關風險,監察醫生質素,「如果表現唔好,就需要重新培訓。」醫管局未來六至九個月內將審批第二輪項目,包括婦產科「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等,預計一年內可有九至十六個手術程序獲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