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求變

從歷史上看,香港的發展從來以變為主調。一是因為香港居於中國內地與國際之間的政治經濟空間,中國內地為大,香港為小,中國內地變化,香港不能不隨之變化。二是香港從開始便實行自由港政策,門戶開放,更容易隨着內地和國際的變而變。

香港的自由開放,並不是放任不理。殖民地時代英國還是對香港的定位嚴格控制,市場化的體制和政策,偏向於香港作為英國在中國和亞洲的主要進入門戶的定位。七十年代英國準備與中國爭香港不平等條約的續約,故此派外交官麥理浩來港全面改造殖民地體制,突出了政府的大有為和政治目標。

很可惜,中央政府在八十年代開始的中英談判以至回歸,卻從不提香港在中國發展中的定位,盲目地順應香港殖民地的既得利益,一切以不變、維持現狀為主。《基本法》基本上是維持殖民地體制,只改了主權。

正因這種思想取向,回歸以來香港從來不願變。甚麼中心,甚麼優勢產業,既沒有變的因素,也只說不做,香港經濟便退化至只有股市與地產,加上中央支持的個人遊。在這種維持現狀、不進則退的境況下,連原來的既得利益也受打擊。本土、港獨屬極右派的反應,而佔中、反國教、政改當中更蘊含外部勢力與內部既得利益求變的結合。可是,中央與特區政府還是無動於衷,提不出任何香港定位、香港發展的方向與戰略。所謂政治大和解,更是回歸到維持現狀的老路。香港正在求變,不應被騎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