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通識科昨日開考,卷一必答題重現考生最頭痛的政治題,考題要求考生分析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和立法會的組成與提升本港全球競爭力指數的關係。有考生指,沒有想過卷一會再出政治題,坦言覺得很難答,料只可僅僅合格,有考生步出試場時更「頭擰擰」。不過,有通識科老師認為,考核政治議題是合乎預期,有關考題提供足夠資料供持不同意見的學生作論證,而整份考卷的選材亦「大路」,料合格率與往年相若。
昨日逾六萬一千三百人應考文憑試通識科,屬必答的卷一資料回應題,是去年一度絕迹、考生最怕的政治題重現,該題要求考生描述香港在民主和全球競爭力的表現、民主指數和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是否有關係,以及考生是否同意如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及立法會的組成更具代表性會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其餘兩題,則問及本港農業趨勢、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與非洲貧窮和國際債務等的關係。
至於卷二的延伸回應題,考生可三選一作答,問題包括內地二孩政策、本港傳統行業瀕臨消失,以及以「冰桶挑戰」引伸至電子社交媒體在提升本港年輕人的社會政治參與的成效。
不少考生呻卷一政治題難答,考生張同學指,卷一政治題比預期中難,坦言因去年沒有出政治題,故沒有溫習相關議題,擔心會因此拖低整體表現。通識科主任張銳輝認為,有關題目是考生常接觸到的社會議題;「呢類政治議題嘅討論一直冇停過,(考生)冇理由唔跟進」。他續指,整份卷一的分題由去年的七條增至八條,每題的佔分比例較少,程度較弱的考生應可「執番啲分」,但相對地考生需要花更多時間審題,或會有考生做不完試卷。
資深通識科教師許承恩表示,相關政治題難度甚高,除要求考生運用題目資料作答外,還要求具備額外知識,如對功能組別及超級區議會的代表性,具有深入了解,因此形容此題「合格不難、高分相當困難」。若考生只圍繞佔中作答,會容易「走歪路」偏離題目評分要求。
資深通識科教師方景樂認為,通識科整體題目不算特別艱深,議題亦不冷門,他認為卷一的政治題雖涉政制議題,但不算政治化,持不同意見的考生均可在試卷中找到足夠資料支持其論點,又相信考生的政治立場不會影響評分,料合格率與往年相若。
根據考評局的考核簡介,卷一的政治題涉及課程的「今日香港」和「全球化」單元,考核考生從有關爭議性議題的資料,辨別矛盾和弔詭之處和基於有力的理據判斷。考生回答時需參考資料,並按香港的實際情況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