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流動車 教俚講呢啲

「唔該要個靚仔、玻璃!」大家別以為會出現一個花美男或玻璃樽,原來在香港食肆中,靚仔代表「白飯」;玻璃即是生菜,因為炒生菜表面油光,如同玻璃!新生代潮語講得多,但俚語未必聽過,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改裝拖車為流動展覽室,進入社區及校園,學生透過話劇代入角色,並以俚語對話,讓他們明白藝術不只呈現在畫紙上,「講呢啲」亦是行為藝術。有關展覽今日在沙田大會堂展出。

每代人都有不同語言

西九文化區「M+敢探號」為M+首項大型校園計劃,邀請本地視覺藝術家黃國才將拖車改裝成恍如太空艙般的流動展覽創作室,另一藝術家鄧國騫則創作名為《潮潮俚》的工作坊,以不同年代的俚語為靈感,塑造十五個來自不同行業的角色,讓學生從對話中了解俚語。黃國才指香港的藝術教育很荒謬,要學生大量「拼貼」、寫作等,又以分數區分他們,「學生會保守以為藝術只係畫畫,無諗過行動、裝置都係藝術一種」。

至於為何以俚語包裝?鄧國騫指現時年輕人思想轉得好快,能從生活中衍生不同的潮語,例如「我覺得自己係零」、「識揀一定揀____」,每代人都有屬於自己一代的語言,《潮潮俚》是集潮語俚語一爐的劇場,學生從中學識大膽互動。他說:「『天堂尿壺』即係『全神貫注』、『和尚跳海』代表懷舊飲品『滾水蛋』,要透過角色交談而學識。」令學生體會「我在交談之中找到快樂」。

參加者之一的匯基書院中五生馮恩華及關卓潼透過劇場學識更多俚語,「依家先知『鬼佬肉反』係『咕嚕肉飯』」。馮恩華更質疑文憑試視覺藝術科要求學生在四小時內完成畫作,做法有違創作原意,「好嘅作品係用心做,唔應該受時間限制。」

今於沙田大會堂展出

「M+敢探號」計畫在三年內游走社區及校園,有關展覽今日在沙田大會堂展出,之後會陸續在其他地區展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