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姿勢瑪麗有得揀

生BB用甚麼姿勢?大部分孕婦是躺在產床上,原來瑪麗醫院產科有得揀分娩姿勢,令產婦生產過程輕鬆一點。該院二○一三年中開始,讓產婦選擇分娩姿勢,包括坐在產床上,甚至趴或側身,目的只有一個——讓嬰兒順利出生,產婦也可「痛少幾個鐘」。瑪麗醫院去年有二千九百卅九名嬰兒出生,非傳統分娩姿勢漸受歡迎,選擇非傳統方式分娩的孕婦由二○一三及一四年各佔百分之八,增至去年佔一成半。

自然分娩的產婦若未能順利誕下嬰兒,助產士會使用產鉗或吸盤助產。瑪麗醫院顧問助產士馬家儀表示,用鉗或吸的方法助產,可能令嬰兒感痛楚。有時更要將產婦會陰剪開,將陰道口加闊,方便嬰兒娩出,但對產婦是一種創傷。

培訓醫護掌握助產技巧

馬家儀憶述,廿年前曾遇到一名堅持趴着分娩的日本產婦,當嬰兒順利出世時,正面朝向她,方便她將喉管放入嬰兒口中抽痰,日籍婦人的陰道又不用弄出傷口。這次經驗令她留意不同分娩姿勢,遂到外國取經,收集不同分娩姿勢的資料。隨着選擇以非傳統姿勢分娩的孕婦增加,瑪麗醫院起初因應她們的要求作出配合,後來更揀選兩種讓產婦可較安全分娩的非傳統姿勢,包括「趴」和側身分娩,並培訓員工掌握相關的助產技巧。

馬家儀表示,若孕婦的腰骨被嬰兒頭部壓着,痛苦不堪,讓她們趴在床上分娩,生產過程會較舒服和順利;側身分娩適合生產過程較快的孕婦,令她們不致過度用力將嬰兒推出,減低陰道爆裂機會。

曾有人水中「踎喺度生」

她認為,用甚麼姿勢分娩並不重要,有外籍人士甚至選擇「踎喺度生,喺水入面生」;更有與丈夫一同跳舞般擺動身體,將胎位移正的labour dance,最重要是產婦痛楚減少,嬰兒又順利出世。

現年卅一歲的Kitty先後於二○一三及一五年分娩。她憶述,懷第一胎時,妊娠卅八周出現恥骨痛。當時雙腿不能張開,只能碎步行走,不能使用需張開雙腳的傳統方式分娩。她在助產士建議下,嘗試坐在產床上分娩,不需雙腳分開太闊,當子宮頸張開後十五分鐘便完成分娩過程,陰道口只出現細小傷口,毋須剪會陰。Kitty去年也選擇此方法分娩。

記者蘇家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