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港鐵加價 推高通脹

港鐵根據「可加可減」機制,決定今年加價百分之二點七。去年港鐵盈利近一百三十億元,但仍可以連續七年加價,面對港鐵年年加價,打工仔亦只能無奈接受,因為港鐵在現行機制,無人能阻止其加價。「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是早幾年由政府與港鐵共同協商產生。每年按通脹及運輸業工資指數的客觀指標計算出來,方程式爭議性不大,最大的爭議是為何港鐵在豐厚的利潤下仍要加價。

港鐵加價,全港市民都會關注,也會有意見。雖然港鐵是一間上市公司,理想上是以謀求股東利益為主要考慮,但港鐵的最大股東是特區政府,而港鐵也受到政府政策的照顧,它的服務是市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所以港鐵不能以純商業模式去運作,也要發揮公營服務的責任,要在股東利益及市民利益中作出平衡,「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可以說是希望達致平衡的機制。經過幾年運作,大家發現這機制似乎有點問題。

首先,現時「可加可減」機制沒有考慮盈利情況,即是說,無論港鐵當年盈利多少,也可以按機制的計算準則,決定加價,這似乎有點不符合市民的期望,因為大家並不希望港鐵是謀暴利,有額外的利潤應回饋社會及乘客。另外港鐵加價是按通脹率計算,通脹愈高,加幅愈大,而港鐵加價,是會推高通脹,造成「循環加價」。

由於大家對有關票價調整機制有不滿,於是特區政府建議提早一年檢討現時的「可加可減」機制,而港鐵也迅速回應接受提早檢討,這可以說是息事寧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