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重新規劃將軍澳第一三七區土地用途,發展有多達十萬人口的新社區。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及其研究團隊質疑將軍澳發展密度過高,提出將人口減半,並建議倣效新加坡為市民提供居住權的做法,以該區作試點,推出公營資助合作社房屋試驗計劃,由政府以象徵式一元地租方式,將地皮租予非政府機構組成的合作社建屋,入會的市民只需攤分建築費及管理維修成本即可入住,以一百萬元建築費為例,居住權費僅約每月六千元,以協助中低收入階層解決住屋需求。
政府早前公布重新規劃將軍澳第一三七區土地用途,該區原作工業發展,政府有意改作房屋、商業及其他發展。
一三七區總面積達一百公頃,扣除堆填區擴展及海水化淡廠後,尚有八十公頃可供使用,料可建逾三萬個住宅單位。
姚松炎及其團隊研究該區發展後,建議將該區三分一土地、即二十四公頃撥作住宅發展,預計可容納五萬人,興建五至二十五層樓高房屋,約提供一萬九千二百個住宅單位,較政府的構思減少近半單位。
姚松炎指政府不時將房屋問題歸咎於土地不足,但他認為建屋資金亦是核心問題所在,建議政府倣效歐美地方盛行的合作社概念,打破香港房屋困局。他建議以將軍澳一三七區作試點,以私人協議方式,以象徵式一元地價出租土地予非政府機構組成的合作社。入會的市民只需分期支付建築成本及維修費,即可取得單位的居住權;以五百平方呎住宅單位為例,建築成本約一百萬元,連同維修費,若以借貸方式,市民料每月只須繳付六千元居住權費後,即可入住。
居住權計劃的申請對象為中低收入人士,首批可優先供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或劏房戶等有住屋需要人士申請。不過,申請者並無單位的業權,亦不准轉售,預計建築期為兩年。
姚松炎指合作社概念不涉買賣,申請人不會因樓價升跌而有所損失,亦可解決房屋委員會欠缺長期建屋資金的問題,而會員若要離場,可按折舊方式計算,向合作社退回會籍。他又建議政府免地價,減低合作社建屋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