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建築買少見少 保育淪紙上談兵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港府成日將保育歷史建築掛喺口邊,其實只係葉公好龍,歷史建築拆吓一間又一間,而剩低嘅亦多數因為日久失修,溶溶爛爛,睇見都眼冤。

話口未完,又有歷史建築就快消失嘞。位於山頂盧吉道廿七號嘅大宅早前計劃改建成酒店,結果因為區內人士反對而暫時得以保存。而隔籬廿八號大宅就冇咁好彩嘞,雖然一三年已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但仍然難逃被拆卸厄運,近日有工人搭建棚架展開拆卸工程,連大宅內多棵近百年樹齡嘅老樹亦被「肢解」,聽講業主計劃改建別墅作出售或出租用途喎。

話時話,呢幢超過九十年歷史嘅大宅,除咗圓拱形窗戶、懸空觀景平台以及正門平頂遮蓋等建築風格極具特色,連同毗鄰嘅二十七號大宅、三十四號舊山頂餐廳、三十五號爐峰峽電力分站等,形成殖民地時期建築群,可以講係彌足珍貴,缺一不可,家陣搞到殘缺不全,簡直大煞風景。

講嚟講去,舊建築之所以逐漸消失,皆因港府保育政策不合時宜。歷史建築評級制度只屬行政性質,並無法律約束力,只要業權人依足法例向有關部門申請,隨時可以改建、發展或更改用途。正如有地區人士話齋,古蹟辦話就話有同業主溝通,但到底係有具體方案定係求其打個電話當交差,根本冇人知。大家有眼見,私人歷史建築話拆就拆,盧吉道廿八號大宅係咁,之前山頂何東花園同灣仔同德大押又係咁,證明港府嘅所謂保育純屬吹水。

即係咁,香港係自由市場,私人財產受法律保護,業主在商言商,就算拆卸歷史建築亦冇人可以阻止,最荒謬嘅係,即使業主有心保育,亦往往因為當局支援不足而無能為力。今年施政報告話就話預留五億元作保育歷史建築嘅基金,係威係勢,點知原來係政府出豉油市民出雞,每幢建築物維修費上限得一百萬元咁大把,聘請顧問進行技術評估及維修方案等,全部貴客自理,結果唔湯唔水,你話係咪嘥氣吖。

正所謂,唔怕唔識貨,最怕貨比貨。新加坡面積比香港細,但人哋保育有規劃同配套,搞到有聲有色,好似牛車水咁吖,保留咗好多有特色嘅傳統店屋,吸引各地旅客慕名而至。而一水之隔嘅澳門地方更細,一樣保留咗唔少歷史建築,反而香港舊建築買少見少,簡直相形見絀。

講多無謂,食多會滯,行動最實際。保育唔係趕時髦,更加唔係靠把口講,港府再唔全面檢討保育政策,歷史建築遲早全部淪為集體回憶嘅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