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能讓在死亡邊緣徘徊的病人重獲新生,本港有二千多名病人輪候器官,但去年僅一百二十名幸運兒成功移植。為增加移植宗數,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昨表示,正研究腎臟交叉配對捐贈的可行性,若兩個家庭均有家人需換腎,但家屬並不合適捐贈,可以交換捐腎。
香港移植學會昨舉行「器官受贈者感恩大會」,逾百名受贈者出席,答謝捐贈者及其家人的無私奉獻。張偉麟表示,調查發現七成受訪港人表示願死後捐器官。但若生前沒有表明意願,逾半的家屬拒捐死者器官。他認為,加強活體移植研究,包括交叉配對,有助增加成功移植的機會:「如果兩家人各有家屬要換腎,但屋企人唔脗合(捐腎),咁啱兩家人又脗合交換的話,建議交叉配對。」
他指出,多個國家實施上述機制。本港曾有換肝的交叉配對先例,屬罕見特殊個案。他說,交叉配對牽涉倫理因素,更有一定風險,需探討法律及配套問題。政府早前亦放寬癌症病人捐眼角膜的標準,他估計明年眼角膜捐贈個案或可超過三百宗,令輪候人龍在四至五年內得以消化,病人毋須長時間輪候。
香港移植學會會長翟偉良表示,本港活體移植數目極低,瑪麗醫院去年底成立工作小組,研究腎臟交叉配對可行性,討論法律及實際運作問題,包括制訂家屬同意書、如何確保不會出現紛爭,「雙方的手術一定同時進行,家屬簽咗無得反悔,但難以確保有百萬分之一的意外因素出現。」他期望配對機制可於一年內完成討論並推行。
多名器官受贈者昨分享患病時瀕死掙扎,終獲重生的經歷。現年四十六歲腎衰竭患者陳炳倫插喉洗肚多年,由青春小子變為中年大叔,苦等十九年終於去年換腎。三十六歲的三子之父陳英傑,去年父親節因冠心病致心衰竭,數度徘徊鬼門關。生命倒數期間更不幸中風,妻子徬徨無助,以為丈夫要遺下她與三名年幼子女。幸好去年底終等到合適心臟移植,陳妻昨感動痛哭:「(當時)每日都好驚聽日就見佢(丈夫)唔到,好彩最後有奇迹發生。」六十一歲的林明豪及五十五歲的鄧堯達分別成功換肝及換肺,兩人均感激捐贈者及其家人的無私大愛。
五十歲的腎衰竭患者楊時偉○二年時腎臟功能衰退,○九年開始在家自助血液透析(洗血),隔日要洗血近八小時,「朝早返工,夜晚返到屋企就洗血,一洗就洗咗六年。」他不放棄希望,「希望我仲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