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橋挖泥污染 大澳疑出毒海產

港珠澳大橋工程於大澳鄰近水域加緊施工,隨時製造「毒海產」。本報記者聯同專家於大澳購入多款聲稱產自附近水域的魚類及貝殼類海產進行化驗,結果發現重金屬超標;其中鰂魚含鎘量超標近一倍,其餘大部分樣本含鉛量亦超標,至於含鎘量最高的扇貝,現時本港並未制訂最高准許濃度,但以魚類標準計,超標達四倍。攝取過量會對肝、腎及腦造成損害,孕婦腹中胎兒腦部發育出現障礙。

記者與浸會大學生物系研究助理梁浩文先後於上月及本月,到大澳採購海產,當中包括鰂魚、鯰魚、海螺及瀨尿蝦、扇貝等進行化驗,結果發現部分懷疑是「毒海產」。

鰂魚鎘超倍 腮瘀黑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為魚、蠔、蟹肉、明蝦及小蝦所訂,含鎘量最高准許濃度是每公斤兩毫克;所有固體食物含鉛量的最高准許濃度是每公斤六毫克。

化驗結果顯示在大澳購買的扇貝樣本,每公斤含鎘量為十點一毫克,每公斤含鉛量則是八點九毫克;鰂魚含鎘量為三點八毫克,超標近一倍,而每公斤含鉛量為七點八毫克;海螺每公斤含鎘量為二點九毫克,每公斤含鉛量則有七點二毫克;鯰魚每公斤含鎘量為二點三毫克,含鉛量為六點八毫克;瀨尿蝦的每公斤含鎘量為三點一毫克,含鉛量四點四毫克,含鉛量無超標。

結果顯示在大澳購入的海產含鎘量統統超標,亦只有一個樣本的含鉛量合格,其餘均不合格。

梁浩文表示,挖掘海床會揚起大量沉積物,令海水的重金屬濃度升高,他將大澳所買的鰂魚解剖,發現其魚腮帶有瘀黑,可能與水域受污染有關。重金屬鎘會損害腎、肺、血及腦部,而鉛則尤其傷害腦部,孕婦進食含鉛超標食物,會阻礙胎兒腦部發育,造成永久損害。

製成鹹魚 遺害依然

此外,大澳亦出售不少本地製鹹魚,醫學會會董蔡堅表示,醃製加工或曬乾等過程並不會令其體內重金屬含量減少,故此就算製鹹魚,遺害依然。

食環署發言人指出,過去三年,中心發現十七個樣本的重金屬含量超出法例標準。

路政署發言人稱,在展開港珠澳大橋香港相關工程前,已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要求,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水質評估結果顯示,工程項目對水質影響輕微。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