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是財政預算案宣讀的日子,這個年度盛事照例吸引着傳媒和大眾的注意,只是今年社會的關注力度明顯比去年低,這和施政報告的情況一樣。平情而論,年復年的財政預算案不可能有新的點子,每年還不是依樣畫葫蘆的在派糖方面入手,而大眾關心的也不是財政預算案的前瞻性和公共理財哲學,因為在以往的預算案中也見不到,倒不如實際點看看有甚麼糖可派。
在這個角度看,財政預算案就好比一家上市公司公布業績一樣,派糖就是派發股息,以致一般小市民也會抱着小股東的心態,關心的只是眼前的好處,至於長遠的發展安排卻不甚了了。
這不是說政府的財政管理不善或是沒有努力,只是在香港的獨特體制上,財政預算案的角色很難作長遠的規劃,特別是香港只是一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列明要量入為出,這個更是要遵守的一個大制約,也令公共財政規劃不易,基本法列明香港財政要量入為出,所以政府在制訂預算時一定要將收入和支出一併考慮,否則就是違反基本法。在制訂基本法的時候,這個要求有其合理性,因為一個特別行政區要有其行政上的自主,一個不能缺少的因素是財政的自給自足,否則很難在行政自主上站得住腳。
當我們明白這個要求時,基本法的量入為出實際上限制了開支的增長,當家的面對量入為出時,自然先盤算一下收入如何,開支若是增加了,往往會易放難收,所以在開支上的增幅自然謹慎。然近年香港經濟暢旺,政府財政收入一直上升,開支的增幅追不上收入的上升,政府自然會面對連年盈餘這個高興問題。可是,這些盈餘卻不是恒常的,理由是香港政府的收入極受外圍經濟環境影響,這也是政府的一個理財困難:一方面收入估算不易兼自己控制不了,另一方面開支又不敢大刀闊斧的增加,盈餘又不能無止境的累積,是以政府慣以派糖來將盈餘回饋社會,派糖也成了慣例,當一個習慣養成了,社會的胃納也改變了,每次財政預算案也例必對派糖要求一番,因為派糖就是一種特別股息!
其實以香港財政狀況之穩健,派糖只是對社會各界以不同名義分派,是否合適大有商榷之處。在香港面對未來種種挑戰時,與其將糖作眼前的分派,倒不如以基金注資的形式,來為未來各種社會需要作出預備,使未來這等社會需要不致財政資源不足而無法推行。
房屋儲備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眾所周知,香港的房屋問題嚴重,公屋興建數目追不上輪候人士的需求,其中一個要處理的便是財政需要。房屋儲備金已準備了七百多億元,未來倘若政府一再往房屋儲備金注資,這筆資金會是一個很好的基金。將來可以從基金每年產生的利息中抽取出來興建公共房屋,大可減低興建公營房屋的財政壓力,而且基金若是以不犯本的方式營運,即只拿取利息而不用掉本金,這個基金便可以永續,大大對公營房屋的興建起了財政上的支持。將這個概念推廣下去,各種各樣的基金大可以用這個脈絡建立,一些具長久財政負擔的項目,也可以在基金模式下設立。
當然,這個財政安排有一個重要假設,就是種種公共項目只能使用基金的利息,否則便難以永續的推行,但這卻要求基金規劃有相當的水平,也意味着政府要大力注資基金,不然達不到效果。
現時政府已成立了各式各樣的基金,但在一些極具爭議項目上卻不敢寸進。完善注資基金的安排,或許是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