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病人基因 助準確用藥

病人服藥後療效不及預期,可能與基因有關。調查訪問逾五百人,當中四成二受訪者患慢性疾病、需連續服藥三個月以上;五成六受訪者曾經歷治療無效;一成六人服藥後出現非預期的不適或不良反應。中文大學及城市大學的學者攜手研發亞洲首個「個人化藥物基因檢測」,透過藥物基因組學分析,了解病人對不同藥物的反應,選擇最有效的藥物組合,目前有一千五百名市民參加。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今年一月電話訪問五百零五名三十歲以上市民,當中四成二患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膽固醇,需連續服藥三個月。調查顯示,五成六受訪者曾經歷治療無效;一成六服藥後出現非預期的不適或不良反應;約一成服藥後病情加劇或惡化;百分之二受訪者需進一步入院治療。

分解代謝藥速度 各人有異

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主任楊夢甦昨解釋,基因可影響藥物於人體發揮作用。因基因不同,每個人分解代謝藥物的速率亦不同,如身體分解藥物速度快,可能得不到足夠劑量的藥物;分解速度緩慢,身體因而承受過多藥物,或會有副作用。

中大及城大的學者聯合研發亞洲首個「個人化藥物基因檢測」。此測試資料庫涵蓋五十三種人類基因,七種常見疾病類別,包括心血管、糖尿、痛症等,以及上述疾病常用的二百一十一種常用藥物。測試只需化驗病人的口腔細胞,四十八小時後可知道病人基因對藥物的反應,從而選擇合適的藥物組合。若要測試資料庫內包括的所有疾病,需費用四千多元。中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指出,測試準確性超過九成,藥物基因測試將是未來醫療大趨勢。

傳統反覆試藥 或延誤病情

私人執業內科專科醫生陳鎮中稱,以往只能透過傳統「劃一治療方法」或「反覆試驗」調校藥物及劑量,未必能令病人病情即時紓緩,甚至承受副作用。曾有八旬婆婆跌斷大腿骨,需服止痛藥,但用藥後痛症依然,經基因測試分析發現該藥對婆婆無效,需轉藥。他認為,基因測試有助醫生用藥,特別是需服多種藥物的慢性疾病患者,或是新確診的慢性疾病患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