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第二戰線具殺傷力

旺角暴亂令立法會議事堂上的爭拗議題,增加了一個如何看待「暴力抗爭」的大題目,為建制與泛民兩大陣營在拉布與反拉布的角力之外,再締造一條新戰線,實非政圈中人始料所及。這條第二戰線之殺傷力,可能較諸拉布這個議題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二戰線的對壘中,建制主攻,泛民主守,態勢明顯。建制把矛頭對準泛民的激進派,直言議會外年輕一代之所以崇尚暴力,皆因立法會議事堂內多激烈言詞與動作,如掟蕉及玻璃杯,結果有樣學樣,激進暴力思潮蔓延社會,荼毒年輕人。

泛民處境尷尬,不難想像。倘若接受建制的論點,無異於承認自己是暴力思潮的源頭,形同自我閹割,但拒絕認同,則等同接受街頭暴力,這對於溫和派而言,變成兩面不討好。如何技巧地與暴力切割,確實考驗泛民的智慧。

媒體天天報道懷疑參與旺角暴亂人士被捕,被泛民視為客觀產生妖魔化街頭抗爭的效果。其實,靜坐、集會、示威與遊行完全可非暴力地進行,與騷亂及暴亂無直接關聯,但在旺角暴亂的影響下,對泛民而言確實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講不清」。

本來學界大批學者聯同專業界在網上聯署,要求政府委任獨立調查委員會,就旺角衝突事件展開深入調查,尋找成因,絕對是合情合理的訴求,但主導權在政府。當政府一口拒絕,民間可以做的事實在有限,而且學者做研究也需要較長時間。泛民要扭轉弱勢,殊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