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書記成色情業保護傘諷刺了誰

原廣東副省長劉志庚落台被指是東莞色情業「保護傘」。據報道,○九年東莞曾進行治黃行動,時任東莞市委書記的劉志庚要求:「掃黃工作要高調抓,決不能給外界以『黃色地帶』的印象。」但他也表示:「掃黃不能矯枉過正,各鎮要把握好度。」

掃黃護黃 爭論不休

知情人士透露,在巡視組收到的舉報材料中,劉志庚被指是東莞色情產業的「保護傘」。一四年二月,東莞掀起舉國矚目的「掃黃」運動,即與有關部門從外圍着手調查劉志庚在東莞的違紀違法行為有關。「掃黃」的成為「護黃」的,而且「護黃」的還是當時的書記、現在的副省長,這就很有些諷刺意味,但諷刺的是誰,還真得需要說道說道。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也是色情產業不斷成長壯大氾濫的三十年。在泛黃的三十年中,存在「存黃」還是「滅黃」的爭議,且爭議不斷。有人主張「存黃」,因為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有人主張「滅黃」,因為這是給社會主義抹黑,破壞了家庭的穩定不說,還助長了各種各樣性病的傳播,尤其是愛滋病的傳播,這給人們帶來了恐懼,也帶來對愛滋病病人的歧視。

有人主張既然不可能根除色情業,那就向歐洲的一些國家學習設置紅燈區,好處是便於管理,可對妓女進行定期檢查,讓她們納稅,防止疾病,利國利民利社會。著名性學家潘綏銘對性工作者進行大量社會調查,目的是讓社會關注、關心她們。李銀河把妓女中性化、人權化、正當化,主張給妓女正名,認為她們從事的只是一種職業,她把她們稱為性工作者。

還有道德主義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橫加指摘。他們懷念毛澤東消滅妓女的時代,認為那個時代道德的天空是最藍的,卻不知道德最藍的天空下人失去了人的本性。在與道德天空最藍那個時代相聯結在一起的,是通姦「搞破鞋」的盛行,還有進城的官員拋棄自己農村的妻子另娶城市的新歡之樣態,更有後來的文革對地富反壞右的女兒的強姦和性污辱侵害。

人性悲劇 不斷上演

不管如何,客觀事實是「黃」以各種方式、名義存在,並頑強地生存。官員包二奶,是因為有了「黃」的特權。那些沒有「黃」特權的人只有通過「黃」來滿足性慾,其中包括大量從農村到城市來的農民工。不可否認,「黃」已成為產業,甚至成為一些地方的支柱產業,這給當地帶來壞名聲的同時,也給官員帶來政績。

也正因如此,地方政府官員對色情業也是睜眼閉眼。在風聲緊時開始「掃黃」,抓幾個人出政績;在風聲鬆動時就迎「黃」進來,帶動經濟畸形發展。「興黃」是政績,「掃黃」也是政績,何樂而不為?

對性工作者來說,這麼一拉一打讓她們恐懼、聽話。「掃黃」要感謝政府,她們從事性交易也感謝政府。本來是她們養活政府,卻變成政府養活她們。事實上,那些讓人感到曖昧的洗浴中心、洗頭房、按摩房的不遠處,多是當地政府或派出所,官員們能不知道這些地點是做甚麼的嗎?

高揚道德主義,卻對色情業進行保護,這是悖論,也是諷刺。當然,諷刺的結果還是諷刺,解決不了問題,卻能給色情業設置限度,即法治人權的限度,在這個限度內如何處理色情業,才是亟需解決的真問題。

色情業已存在幾千年,食色性也可謂中國傳統文化的經驗之談。色情業不可避免地存在下去,人類也會因為道德爭論下去。人性是個死結,色情業也是個死結,能解開死結的人還沒有出現,順其自然不對,逆其自然也不好,於是就成了人性不斷上演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