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鉛水事件發生後,水務署驗水方法引發爭議。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昨由水務署總水務化驗師陳健民作供,庭上披露他在事發後,原來曾向英國一個食水監督機構查詢驗水的意見,專家指英國會隨機抽驗「頭浸水」,若含鉛量超標會再抽驗沖水後的水辦,並向消費者給予換喉等意見。委員會主席陳慶偉指「人哋都答咗你,但你覺得唔使跟?」陳健民解釋「頭浸水」不視為飲用水的平均水質,堅持抽驗沖洗後的水辦是科學做法。
對於水務署堅持抽驗沖水兩至三分鐘後的水辦,陳健民解釋「頭浸水」是其中一種,但不視為飲用水的平均水質,即使超出世衞標準,意義亦不大。委員會代表律師石永泰質疑「頭浸水」是否經常飲用水取決於市民生活習慣,批評水務署並無於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驗埋頭浸水」。陳健民指若驗頭浸水,「根本唔知居民幾耐無開喉,唔係科學嘅做法」。
不過,陳健民承認多抽一次「頭浸水」化驗不困難。他透露水務署正進行一項用水研究,截至今年一月初訪問了近三百五十個用戶,九成半受訪者指每朝起床會立即洗面、刷牙,極少數會直接煲水飲用。
在庭上又披露陳健民在鉛水事件後,曾電郵至英國drinking water inspectorate 的食水專家問及驗水意見,及後獲回覆指英國會隨機抽驗「頭浸水」,若含鉛量逾每公升十微克的標準,會再抽驗沖水後的水辦。
委員會又展示水諮會提交水務署調查食水含鉛量超標專責小組一份文件,當中建議抽驗兩種數據,包括靜止六小時的「頭浸水」及沖洗兩分鐘的水。作為小組成員之一的陳健民表明無印象曾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