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知收知放方為上策

我明白亦理解,要看學生的問題,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需要簡單、清純一點。因此,我不猜疑計算太多去看港大事件,也盡可能相信學生的行為是出於自我之理念、本身對社會的認知,更相信他們的行為不是有任何潛在動機。不過,當他們的想法化作實際表現時,卻令人見到他們的理念背後,竟是建基於相信暴力這一套!

我不止一次跟大家提過,我經歷過火紅的年代,眼見暴力換來的,只是比混亂更混亂的狀況,因此,只要一涉及粗暴的行為,於我而言就是一件不能支持以及不能容忍的事。

記得數年前的選舉,當時我在九龍東一個有數十年歷史的屋邨進行活動,跟街坊見面。當時,我們在車上「叫咪」,但突然有一年輕女士出來擋着我們的車,手按着車頭,大聲指罵,猶如那些年批鬥的畫面重現眼前。她不斷罵,我們被迫一直停下來,原本還打算請警方協助,但後來陸續有街坊不值其所為,直指:「有乜理由唔畀人講嘢?」在半罵半勸的情況下,該女士才肯讓我們前行。

其實,那些街坊未必是支持我,他們出聲,只是不值一些人以粗暴的手段,將別人的基本權利剝奪的行為。的確,以暴力手段去爭取所謂的公義,這是不能接受的,根本就沒有理念可言!一個我經常跟人說的例子,就是美國以暴力去消滅暴力,到頭來換到的,就是比之前更嚴重的暴力,值得嗎?

在現行的程序上,校委會主席是按正常程序上任,但現在學生有感在程序上難以突破,於是爭取以其他方法,甚至是以暴力行為達到目的。學生們不知收放,反而只會令事情模糊,而且失去焦點,對社會、對學校、對他們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