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二○一六年,環球金融動盪不斷,股市和匯市何時見底,世界經濟何時復甦,仍然撲朔迷離。在這種形勢之下,今年本港經濟不容樂觀,各行各業經營或更為艱難,進而必然會影響下一年度的政府財政收入。
上年度,特區政府錄得七百二十八億元盈餘。至於本年度,有會計師估計,受惠於去年印花稅收入大增,政府庫房將可錄得七百億元盈餘。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月公布,因此社會上有呼聲,要求政府減稅,並增加福利開支。
筆者一向贊成應讓基層分享經濟成果,而近年來政府的扶貧工作也的確加大了力度。不過,展望未來幾年,政府的財政收入能否好景常在,不無疑問。要知道,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很容易受到外圍不明朗因素衝擊;而且,香港面對周邊地區的快速發展,競爭力不進則退,原有的優勢正在收窄。
此外,政治爭拗造成的內耗,亦使本港營商環境受損。多個行業已經感受到「寒冬」的到來,特別是旅遊業和零售業,多個月連續下滑。值得留意的是,樓市交投轉淡,股市也下探多年來的新低,今後政府各方面的稅收估計會相應減少。
經濟發展有周期規律,前幾年經濟好景,千萬不要以為是必然的,要有危機意識,居安思危,才能更好應對。
近二十年來,香港經歷過多次經濟波動和金融危機,面對此次全球經濟環境的劇變,社會不能目光短視,應集中精力探討應對之策,若仍然內耗不休,只會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說甚麼福利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