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光顧食肆發現食物有蟲,向食環署投訴後,部門竟以歪理拒絕受理,確實令人氣憤!申訴專員公署接獲市民投訴,分別在白灼蝦發現「類似蠕蟲物體」和油麥菜發現疑似殘餘農藥。
食環署接投訴後不但無檢控,更指不排除小蟲源自蝦本身。公署批評有關說法有違常理,炮轟署方處理市民投訴過於草率、馬虎和粗疏,沒有盡責保障食物安全。
公署過去五年接獲涉及食物安全問題的投訴有四十二宗,其中一宗有市民在酒樓吃白灼蝦時,發現有蠕動的黑色異物,懷疑是蠕蟲,向食署投訴,食署將樣本交予該署防治蟲鼠組、政府化驗所和漁護署分析後,因無法鑑定異物屬何種生物,竟指不排除源自蝦本身,認為沒足夠證據檢控。
公署批評防治蟲鼠組、政府化驗所和漁護署並非蠕蟲類專家,食環署倉促決定不檢控,不符公眾期望。
另一個案事主在街市買了兩斤油麥菜,發現菜上沾有疑似殘餘農藥,食安中心化驗後證實油麥菜每公斤含二十三微克的「四聚乙醛」,由於《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附表沒訂明油麥菜的除害劑最高殘餘限量,需再作風險評估。評估組認為涉事油麥菜的除害劑殘餘量對健康有慢性不良影響,超出安全參考值,但因評估組沒說明菜是否不宜食用,食環署最後只警告了事,沒檢控菜檔。
申訴專員劉燕卿指風險評估報告和化驗數據均反映涉事油麥菜含除害劑情況嚴重,質疑食環署掉以輕心。食環署指接受公署建議,並已採取措施改善食物投訴個案處理機制。另外,申訴專員公署去年共接獲近一萬三千宗查詢及五千三百多宗投訴,數字與前年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