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席一個有關戒毒計劃的研討會,由瑞典一些專業人士介紹他們國家一項跨專業合作的青少年戒毒服務。該計劃涉及的專業人士包括警方、社福、醫療專業,目的是盡早找出吸毒的青少年,盡快為他們提供治療,因為愈早介入、愈快治療,可大大減少對他們的危害;若長時間吸毒,身體可能永久無法復原。
瑞典的計劃是這樣的。首先是便衣警員在街上尋找一些高危的青少年,經過初步接觸,如果判斷當事人有吸毒迹象,便會帶他們回到位於醫院內的警署進行驗毒程序,之後會鼓勵他們到鄰房的治療部門,安排治療服務,而接受治療服務是自願性的。這個計劃得到很大成功,令不少青少年更早得到治療。
研討會上,一位女警長分享,她雖然是執法者,但她的目標是希望幫助那些問題青少年。另外,計劃的負責人表示,計劃能夠成功,主因之一就是跨專業的合作,包括警察、社工、醫生及護士共同努力。開始時,大家有不少摩擦,慢慢互相認識多了,互信多了,合作變得順暢。
這是一項有意義及成功的計劃,但如果要在香港實行,恐怕不容易。箇中原因不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而是我們社會缺乏互信,試問跨專業的合作談何容易?當我們給予警員有更大的執法權力去尋找一些懷疑吸毒的青少年,並進行驗毒程序,很易遭到團體強力反對,因擔心警察會濫用權力,危害人權。因此,在沒有互信基礎下,我們難以探究任何一項計劃的可行性,不管該計劃多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