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手術 屯院三度包尾

醫院管理局昨公布最新一份《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緊急手術的表現以瑪嘉烈醫院最差,實際與預期死亡比例為一點四八,若預計十名病人死亡,實際死亡人數比預期多約五人。屯門醫院的非緊急手術表現最差,是該院自一○/一一年度以來,第三次在此項排名包尾。醫管局手術成效監察計劃總監賴寶山對屯院表現差感意外,專家小組經分析及實地視察也「原因不明」。

一四/一五年度報告中,十七間有外科部門的公立醫院共進行二萬五千多宗大型及超大型外科手術,整體粗死亡率為百分之一點八,較上一年度百分之二點一低;非預約(緊急)及預約(非緊急)手術粗死亡率分別為百分之六點六及百分之零點四,均較前一年度下跌。

專家分析後竟稱原因不明

報告分析屯院非緊急手術表現最差,有十名非緊急手術病人術後死亡。該院的實際與預期死亡比例為二點二,若預計十人死亡,實際死亡人數卻比預計多十二人。緊急手術以瑪嘉烈醫院表現最差,實際與預期死亡比例為一點四八;律敦治醫院緊急手術的表現最佳,實際與預期死亡比例為零點二九八。

賴寶山表示,報告曾就各院的表現進行多重數據分析,但數據上無顯著反映屯院表現較遜色的原因,包括看不到病床比其他醫院不足等因素導致非緊急手術表現差。小組又將死亡個案逐一分析:「但搵唔到任何甩漏,感到有點意外!」

倡指定醫院做高風險手術

醫管局質素及標準總行政經理李子良承認,屯院表現差的原因不明,較難「對症下藥」改善。新界西聯網將積極於一五/一六年度及一六/一七年度增加緊急手術節數,長遠屯院手術室大樓落成後,可增加手術室紓緩情況。

專家小組相信,瑪嘉烈醫院的表現受血管外科手術影響。仁濟醫院因缺乏部分硬件,需將血管外科病人轉送瑪嘉烈處理,轉院增風險。

長遠需考慮將高風險的血管手術集中在指定醫院處理;至於短期改善措施,瑪嘉烈將增聘一名血管外科醫生、加強深切治療部及放射診斷服務。李子良及賴寶山多次強調,報告並非「成績表」列出醫院排名,目的為助各院改善問題。

議員促調配經驗醫生「救火」

但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質疑報告成效不彰,數字只為醫管局「塗脂抹粉」,聲稱找出問題卻無從入手改善。他認為屯院若缺乏具經驗的醫生,應加強聯網之間調配人手「救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