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硬銷「一帶一路」,在社會上引起爭議,是可以預期的事。政府高層有不少人未必讀懂「一帶一路」,商界也是一知半解,何況是普羅大眾。報告建議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被立法會議員批評是「益外人」,也就不難理解。
對多數市民而言,這是一個新事物,雖說是國家的大戰略,涉及經濟、民生以及外交方面的長遠利益,即使在內地,很多民眾也不了解箇中複雜微妙的利益考量,所以政府必須為市民補課,提供更多資訊,舉辦更多說明會及公聽會,讓大眾增加了解。
「一帶一路」涉及六十多個沿線國家,除了歐洲發達國家如德國及英國等市民較有認識之外,很多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國名以「斯坦」為尾音的,市民極感陌生,與特區政府亦沒有經貿聯繫,商界在當地也沒有投資。
雖然「一帶一路」為香港提供各種機遇,要真正進入成熟期,沒有五至七年時間,難望產生績效。香港跟不少國家沒有外交上的聯繫,要在外交部及商務部等中央部門的大力協助、港商的積極配合下,才能取得突破。即使投放獎學金吸引當地學生,也涉及不少程序與阻力,是可以斷言的事。
搶先機絕非易事。特區政府部門的跨部門合作一向是弱項,令推行新政策往往事倍功半。梁振英表明本人會親自主持「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又成立辦公室作為執行機構,以示高度重視。成效如何,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