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雞蛋如何碰大山

上文提到從「小問題」視而不見,直至問題「養大了」,便會形成許多官場的「潛規則」。老朽忽然想到清朝一則軼聞。

光緒年間,當時一文錢能買三、四枚雞蛋,但皇帝御膳房買來的雞蛋竟要紋銀三、四十両一隻。光緒皇帝「日必食雞子四枚」,換言之,一天僅吃蛋就花費百多両。某次,為了認威,光緒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舉了隻雞蛋問其師翁同龢:「此種貴物,師傅亦常食否?」

在場負責「御膳採購」的官員無不額頭冷汗直冒,心想:若然翁老師說出了雞蛋的實價,他們中飽私囊的事豈不穿幫!慶幸翁同龢「識大體」,答:「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則不敢也。」一眾採購雞蛋的官員才放下心頭大石,內心無不倒抽一口氣。

事實上,翁同龢這樣做,難免予人「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談不上「責任政治」。當然,也有人從另一個角度解讀,說翁老師是官場老油條:寧願背負欺君之罪,也不能把雞蛋價格的實情說出來,因為他心裏最清楚,擺在他面前的不是一個雞蛋,而是整個官場的潛規則——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雞蛋」如何能夠碰「大山」?

當一個體制去到「不可逾越的大山」,許多窩案、團夥案就會湧現。拉幫結夥、結黨營私,很多時候皆因對「小問題」視而不見,結果搞出大頭佛。

文革後,一度傳誦四方的才子詩,正好道出小問題養大了,終致禍國殃民:「十儒九丐古時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猶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專政全憑知識無,反動皆因文化有。假若馬列生今日,也要揪出滿街走!」

不尊重讀書人的民族,肯定沒有前途。以史為鑑,能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