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房策似畫餅充飢

計劃再好,也要能切實執行才能成功。梁振英政府經過三年的時間,就房屋土地政策制訂了不下數以百計的大大小小措施,但面對社會上強大的反對聲音,覓地建屋的進度並不理想,近期更要把原訂十年內興建四十八萬個住宅單位之總量削減兩萬之數,長遠房策受挫,殆無疑問。

當前最大的挑戰是,短中期房屋土地供應靠政府原來可以主導、分散在十八個區議會範圍的政府用地及部分俗稱棕地的地段,本來經規劃署重新規劃,再交城規會按程序展開諮詢後,即可迅速收地,重劃改建一氣呵成。當然,最後還要獲得區議會認同及地區人士摒棄成見(既得利益),才能玉成好事。

問題就出在區議會地區人士意見甚多,反對聲音龐雜。二○一四年施政報告對此有清晰的表述,第一百二十節指出,「包括交通和基建容量、社區設施配套、技術限制、位處地區的特色和現有發展密度,以及擬議發展對地區環境、景觀及空氣流通等可能造成的影響」。老實講,反對的理由多不勝數,還有更多可以列舉,不過單只上述諸種因素,已足夠政府跨部門疲於奔命好多年也未必能夠完成「改造的使命」。換言之,政府空有土地卻礙於地區人士各種反對理由,實在是可望而不可即。

時不我與,梁振英政府尚有年半時間就結束任期,能否取得政策性的突破,就看本月啟動的新一屆區議會是否願意同政府溝通合作,找出融通之法,避免房屋政策只能畫餅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