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大選辯論後形勢不變

台灣總統候選人辯論,彼此唇槍舌劍,有咄咄逼人的質問,也有訴諸悲情的攻勢。然而,一場辯論縱有高低勝負,也改變不了大選形勢,蔡英文還是穩操勝券。由於辯論起不了關鍵作用,也就不刺激、不精彩。所謂辯論理應是政策愈辯愈明,但大選辯論結束後,政策仍是空洞無物,並沒有提供清新的政策與願景。

國民黨八年執政,本有極好的政治資本,卻落得這個敗局底定、難以翻身的下場。當前,國民黨又打負面文宣攻勢,蔡正元與邱毅聯手,分進合擊地打蔡英文家族的土地買賣案,豈料弄巧反拙,讓選民反感,反而傷了自己。國民黨蹚此渾水,讓選民更加失望,因為選民期待的是正面文宣,污泥戰已為社會所厭倦。同樣地,民進黨打朱立倫親友的土地案,也讓人覺得選戰素質低落,未見其利,只見其濁。

至於副手的辯論,民進黨陳建仁獲得百分之四十一的支持度,遠勝兩位女性候選人王如玄和徐欣瑩。陳建仁聲言要破除藍色憂鬱,保證民進黨團隊有執行力。

相比之下,王如玄是人權律師,原本形象清新,卻落入軍宅買賣案難以脫身。選舉就是要接受最嚴苛的檢驗,當其他候選人已在辯論會上侃侃而談自己的理念和政策,王如玄卻還在為軍宅案道歉,讓人為國民黨的敗局無限唏噓。

至於徐欣瑩,雖然她是親民黨宋楚瑜的副手,卻不忘宣傳自己的民國黨理念,角色頗為錯亂。宋楚瑜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豪情壯志值得欽佩,但首先要和副手尋求一條心,在同一艘船上,讓選民清楚知道這一票到底是支持老宋還是投給了民國黨,才能求得過關勝選。

辯論有助選民認識候選人的施政方針和理念,可惜各候選人的表現均不突出。辯論之後,藍綠支持者各自歸隊,不見得能拉抬多大的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