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土地供應阻力重重

房屋與土地問題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但從起始階段即遇上不小阻力,說得上是開局不順。梁振英的任期所餘一年有半,能否兌現承諾,關乎他爭取連任的大局。從首份施政報告的論述起計,梁振英直言「香港山高海深,土地難求」,加上社會存在廣泛爭議,以至「土地開發緩慢,樓房供應不足」。要長遠解決香港的土地問題,填海最可行,而新界東北、大嶼山等大片土地,也是長遠土地供應的來源。

問題是,新界現成的土地,要興建新市鎮,阻力來自已佔地不少的發展商及原居民,而環保團體及新興務農人士的反對聲音亦不容忽視。民間反對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有激進團體衝擊立法會的一幕,讓全港市民印象深刻。

兩年多以來,上述規劃僅限於政府內部研究及有限度公眾諮詢,距離成事實在遙不可及。即使一切順利,新市鎮的落成最快也要十年之後,遠水難救近火也。職是之故,短中期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就顯得非常重要。首份施政報告足有十個段落點出梁振英心目中的所謂「一連串強力措施」,包括三十六幅合共二十七公頃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五十七公頃的「綠化地帶」、工業用地經檢討後釋放出來的六十公頃用地等等,力度不可謂不大,以致政府被狠批為「盲搶地」。儘管政府規劃署已全力以赴,加快步伐,問題是在現行制度的規範之下,諮詢不同持份者的程序遠未落實,而地區反對的聲音強烈,成為最大阻力,政府卻難以踰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