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轉移討論焦點

在今時今日物價水平超高的社會,八萬元可以做甚麼?雖然,我不能說每家每戶都隨時可以拿出八萬元,但對於一些勞碌了大半生,拿着退休金過活的長者,有十萬八萬元的積蓄,也是普遍的。但是,有八萬元的積蓄,非但反映不到他們生活環境充裕,實際上,很多有小量積蓄的長者,生活水平一直在貧困之下,過着沒有尊嚴的生活……這是政府完全掌握的實況!

日前有人提出,八萬元用作棺材本也不夠,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可惜,在富裕的香港,長者要得到政府的資助,就是要連棺材本也沒有,才可以有資格申請,這是八萬元這個數字背後涼薄的含意。

當然,政府的官員,包括司長、局長等都可以像日前公開地表示,將退休保障建議的資產上限定於八萬元,只是初步的參考和討論的起點,並不代表政府的開價和底線……既然如此,那為何會有這個數字出來?為何是八萬而不是八十萬?為何不用排富法,將擁有一定資產的人排除?八萬元這個開價,正正代表了長者在政府心目中的價值,正正代表了政府不希望作出承擔。所謂的「可以再討論」、「可以再優化」實際上只是一種取巧之態度。這種伎倆,在很多政府推出的項目都有使用,例如那些「XX先導計劃」、「XX試行計劃」,其實根本就是政府已有的腹稿,只要社會的反彈不是太大,政府往往就會強加於人。

以「少於八萬元的積蓄才能申請退保」這個建議作起步,相信不少人都覺得過於苛刻,覺得張局長想轉移討論焦點。同時,當大眾見到,政府在很多項目都「洗腳唔抹腳」,在多個項目都有嚴重超支的時候,卻完全沒有顧及那些公帑的運用;但當要推出一些福利項目時,政府卻突然「守財奴」上身,叫市民如何口服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