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公布的退休保障諮詢文件,提到「不論貧富」退保方案五十年總開支近兩萬四千億元,需加稅應付。身兼扶貧委員會委員的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認為,市民不應過分集中討論方案的錢銀安排,否則政府便有機可乘,指社會意見分化而原地踏步,建議社會集中討論是否支持全民適用的退休保障制度,至於其他問題都只是技術問題,只要改動供款等數值,支出隨時可由赤字變盈餘。另一委員羅致光則認為,社會人士只要朝着令長者生活改善的目標討論,應可凝聚共識,得到一些結論。
文件指「不論貧富」方案開支龐大,會令庫房提早「爆煲」及出現結構性赤字,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日前更指,方案令年輕人面對加稅,集中資源幫助有經濟需要長者才是公義。蔡海偉指出,年輕人要思考,是否願意年老的自己及其他長者有尊嚴地生活,若社會設立制度能讓長者有基本收入,相信他們會支持全民退保,融資方面也不會有問題。他又批評設資產審查的「有經濟需要」模擬方案是架床疊屋,政府應改善現有的長者生活津貼及綜援金制度。
有份聯署支持全民退保學者方案的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於唱,指政府有責任凝聚社會共識,但林鄭月娥的言論是分化社會,指這話若說得通,長者可大條道理反對斥巨資的教育或基建項目等,因長者未必能享用。對於一眾學者杯葛政府的諮詢活動,蔡海偉反鼓勵支持全民退保的人積極參與諮詢,否則顧問總結諮詢結果時,變成大多數意見支持「有經濟需要」的退保原則。
羅致光則表示,現時退保制度極之殘缺,綜援資產限額亦低得不合理,所有人皆有可獲得社會保障的基本權利,但不代表安老便要向所有人派錢。他認為,不應抹殺有經濟審查方案亦有退休保障的功能,若每個人目標只為爭取自己方案得以落實,最終可能一拍兩散。他呼籲公眾毋須聚焦在八萬元資產上限問題,文件還有涉及處理強積金對沖、推更多安老零售債券及安老按揭等事情,公眾也應積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