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終公布退休保障諮詢公件,明言對五十年總開支近兩萬四千億元的「不論貧富」方案有保留,會令政府庫房提早「爆煲」及出現結構性財赤,需要增加現有稅收或開徵新稅項始能應付有關開支;又指資產限額定於八萬元的「有經濟需要」退保方案扶貧效益明顯較高,惟承認有關方案亦要加稅,表明現屆政府不太可能實現諮詢文件的措施,只能定出未來退休保障的方向。社福界炮轟政府對全民退保有預設立場,認為是「假諮詢」,揚言杯葛諮詢,又批評「有經濟需要」的方案猶如「翻版綜援」,要長者幾近耗盡積蓄始可領取。
扶貧委員會用近三年始完成的退休保障諮詢文件昨出台,諮詢期至明年六月廿一日。文件先講述本港未來人口老化愈趨嚴重,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五十年後將增至二百五十八萬,加上勞動力在一八年起回落,工作人口須撫養年幼和長者比率將會惡化,須檢討本港現時的退休保障制度。
文件除提出具爭議性的強積金對沖機制外,又列出「不論貧富」及「有經濟需要」的兩個模擬方案,每月津貼額為三千二百三十元,較現時長者生活津貼多八百四十元,並推算未來五十年公共財政的影響。「不論貧富」惠及全部長者,惟總開支近兩萬四千億元,而「有經濟需要」方案總開支只及前者十分之一,約二千五百億元。同時,「不論貧富」方案會令政府結構性財赤及財政儲備耗盡分別提早六年及八年,政府須大幅增加現有稅收如利得稅及薪俸稅,或開徵商品及服務稅或薪俸老年稅,始能應付開支。但政府承認,「有經濟需要」亦令政府出現結構性財赤及財政儲備耗盡,亦需增加稅收。
扶委會主席兼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文件序言及記者會均指,對不論貧富、毋須經濟審查的退保方案有保留,縮窄政府處理其他退休保障項目的財政空間,大幅加稅亦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不能令資源有效地幫助有需要長者,又指「有經濟需要」的方案扶貧效益明顯較高,因「不論貧富」方案會令現時近三十萬沒有申領社會保障福利的長者獲得有關津貼,有關開支逾十二億元。
被問及「有經濟需要」方案資產定於八萬元是否太低時,林鄭月娥指,資產限額約是綜援資產限額的兩倍,方案並非政府具體建議,亦不是開價或底線,只想引發討論。她坦言,六個月諮詢完結後,社會未必會有結論及共識,惟是次諮詢是政府十八年來首次提出,證明政府未有迴避問題。
對於現時打工仔大都有強積金供款,五十年後必會因「超額」而無法領取,政府消息人士未有正面回應問題,只表示定出框架後未來可再作調整。
社聯行政總裁、扶委會委員蔡海偉批評,「有經濟需要」方案明顯偷換概念,不應將全民性的社會保障視為單一扶貧措施,斥方案猶如「翻版綜援」。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譴責政府否定全民退保,將會杯葛政府諮詢會,並與大學合作進行民意調查。有不少年輕市民贊同全民退保方案,但亦有年長市民持不同意見。